正文复制
黑龙江日报/2024 年/4 月/7 日/第 004 版
牢记嘱托 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局面
中国银行黑龙江省分行 高水平金融服务助力龙江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程瑶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中国银行黑龙江省分行(以下简称中行黑龙江省分行)始终坚守中管金融企业的初心使命,积极服务和融入构建龙江新发展格局,倾力做好金融“ 五篇大文章”,在龙江沃土上践行国有大行的责任与担当,不断谱写出助力龙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勇担使命 赋能龙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深入实施产业振兴计划,加快建设“ 4567”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龙江经济实现“ 弯道超车” 的关键,关乎龙江振兴发展大局。中行黑龙江省分行积极引导信贷资源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领域倾斜,不断加大对“ 两新一重” 建设、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近三年,累计提供信贷资金支持 1561 亿元,为加快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优化升级注入金融新动能。
该行持续加大对全省重点项目支持。支持中粮、益海嘉里、象屿等重点项目 20 余个,助力龙江当好国家粮食安全“ 压舱石”;支持华电、华能、国能等重点项目,为守护龙江能源安全累计投放超百亿元;支持哈佳、哈牡、同江中俄铁路大桥等交通物流领域重大项目,成为我省首家支持“ 中蒙俄经济走廊” 建设的银行。
该行不断深化对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农机装备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近三年投放资金支持 240 余亿元。积极支持能源产业转型升级,近三年为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核力发电等新能源产业企业投放贷款 67 亿元。大力支持装备制造业和粮食加工制造业中的龙头企业及其上下游客户发展,制造业累计投放贷款 260 亿元。
发挥优势 助力龙江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
依托中国银行集团全球化优势和综合化特色,中行黑龙江省分行加强“ 稳外贸” 金融供给、畅通跨境金融服务通道,以支持自贸区发展、提升跨境服务水平作为发力点,在助力龙江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中不断展现新作为。
首家为外商企业远程开立账户、首笔互市贸易跨境结算业务、首笔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及人民币资产转让业务、 首笔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结算业务⋯⋯在支持黑龙江省自贸区建设、 护航企业 “ 走出去” 过程中,中行黑龙江省分行率先发力,取得了多项第一。截至 2023 年末,该行服务三个自贸片区的分支机构已达 7 家,从业人数达到 434 人。
中行黑龙江省分行还积极发挥跨境金融服务主渠道银行作用,与 20 余家联行建立起业务合作关系,近三年为省内 2600 余家外贸企业办理国际贸易结算业务超 150 亿美元,提供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超 420 亿元。全面铺开“ 中银跨境汇款直通车”“ 在线单证” 等跨境结算直通化、线上化产品,切实保障了企业跨境资金的收付效率和安全到账。持续升级海关税费在线支付、电子化关税保函等产品,让涉外企业通关、缴税更加便捷和高效。
与此同时,随着跨境电商、海外仓和新型离岸贸易等外贸新业态发展,中行黑龙江省分行不断创新结算服务产品,全力满足市场需求。绥芬河市青云市场被商务部等七部委批复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后,该行仅用 3 个月就上线了“ 中银跨境 e 采通—龙采通” 系统并实现业务首发落地,使青云市场采购贸易主体享受到全流程线上服务。目前,互市贸易系统、“ 龙贸通” 综服平台等多个新业态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扎根黑土 服务龙江乡村振兴
在我省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型稳步迈进的道路上,中行黑龙江省分行深度融入农业场景
第 1 页 共 3 页
建设,将信贷资源、金融服务下沉到农林牧渔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重点
领域,逐步构建起具有中行特色的助农发展模式,以金融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该行积极支持我省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农业龙头企业及其链上企业发展,加大粮食安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等重点领域的资金支持。投放“ 农机贷” 支持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我省进入农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 新赛道”。将“ 粮食仓单质押” 引入省内某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的粮食经纪人授信业务,改变传统的粮食质押担保方式,进一步提升金融资金获得的快捷性、便利性。截至 2023 年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达 292 亿元。
为有效提升县域金融供给能力,该行还积极推进“ 一县一品”,在“ 五常大米贷”“ 宝清白瓜子贷” 基础上,推出了“ 鱼市贷”“ 木耳贷”“ 渔捕贷”“ 烟农贷”“ 文旅贷” 等创新产品,成立乡村振兴特色网点 6 家,打通支农助农“ 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中国银行手机银行平台优势,成功上线“ 北大荒优选”“ 完达山”“ 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