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经营报/2024 年/4 月/29 日/第 B05 版银行
一季度社融开局良好 银行加码助力实体经济
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荣旺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 2024 年一季度金融统计和社会融资数据显示,人民币贷款增加
9.46 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达到 12.93 万亿元,均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
社融数据保持增长的背后,是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冲刺“开门红”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银行信贷投放持续增加,满足了企业和个人的融资需求,推动了社融规模的增长。
受访人士表示,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下,社融数据还将保持良好态势。下一步,银行一方面要重点支持传统经济支柱的房地产行业,另一方面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符合科技自立自强和创新导向的重点企业。
社会融资需求有所放缓
关于一季度社融数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负责人张文红介绍,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累计增加 12.93 万亿元,同比少 1.61 万亿元,这主要是受上年高基数的影响。从历史同期看,今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的增加量仍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从结构上看,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信贷投放节奏平稳,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保持合理增长。一季度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 9.11 万亿元,比 2023 年同期低 1.59 万亿元,但比 2022年同期高 7730 亿元。
二是政府债券融资保持合理规模。一季度政府债券净融资 1.36 万亿元,虽然同比有所少增,但是与 2020—2023 年同期均值相比基本持平。
三是企业债券融资有所增长。一季度企业债券净融资 1.12 万亿元,同比多了 2551 亿元。
四是表外融资中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多增。一季度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
行承兑汇票分别增加 1983 亿元和 5500 亿元,同比分别多增 2024 亿元和 814 亿元。
王鹏向记者分析,一季度社融数据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反映了我国经济逐步恢复,市场信心得到提振;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社融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央行通过降准、降息等手段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为实体经济提供了良好的融资环境,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刺激经济增长,进一步拉动了社融规模的增长;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银行信贷投放持续增加,满足了企业和个人的融资需求,推动了社融规模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社融数据中,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而企业债券净融资同比多增。对此,《上海财经大学 2024 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分析报告》(以下简称“ 《报告》” )指出,尽管银行信贷供给整体保持中性,但仍有部分企业的融资需求未能通过银行渠道得到充分满足,从而导致这些需求转向债券市场,进而推动了企业债券融资规模的增长。
“当前社会融资需求短期有所放缓,中长期随着国内货币政策持续宽松以及支持政策逐步落地显效,宽信用过程有望进一步加快。 ”《报告》认为,展望未来,在宏观政策发力、预期回暖等因素带动下,经济内生动力有望持续修复,这将对企业和居民信心带来支撑,金融数据有望保持良好态势。一方面,二季度专项债发行有望加快,特别国债也有望开始发行,政府债券将成为二季度社会融资的重要支撑。另一方面,央行强调加快对新质生产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市场+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方面的金融支持力度,促使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有望企稳。此外,随着国家财政刺激加码,企业中长期贷款融资需求有望保持提升。
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倾斜
第 1 页 共 2 页
记者注意到,多家银行 2024 年一季度信贷实现“开门红” 。比如,杭州银行(600926.SH)发布报告显示,一季度贷款规模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