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金融时报/2025 年/1 月/2 日/第 007 版农村金融
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分行
深耕普惠金融
质增效
助力辖区经济提
本报记者 宋珏遐 通讯员 白光蕊
赤峰市是内蒙古自治区人口第一大市,总面积约 9 万平方千米,下辖 3 区 2 县 7 旗,幅员辽阔以及下辖县域面积和常住人口占比较大的实际给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带来一定挑战。
近期, 《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分行X委书记、行长吕永祥时了解到,长期以来,该行聚焦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深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围绕金融基础设施、金融产品、征信服务、货币政策落地等内容,通过“ 四优” 联动,扎实推进辖区普惠金融发展,全面增强辖内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
优化金融基础设施 激活广覆盖的服务“ 触角”
通过网点和服务点延伸服务“ 触角”,并结合对金融科技的运用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广覆盖,是过去十余年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成效之一。赤峰金融部门尤为关注对基础金融特别是高频支付结算需求的满足。
截至 2024 年 11 月末,赤峰市已累计建设助农金融服务点 3240 个。在保障基础金融服务行政村全覆盖的基础上,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分行进一步丰富服务点功能,另一方面,通过下沉移动支付布局和参与数字政务建设的方式,为农牧区高频支付结算提供规范化和便利化环境。该行指导银行机构设立了“ 助农金融支付+农牧区电商” 合作站点 123 个和惠农惠牧“ 普惠金融驿站” 3 处,探索跨行转账、远程信贷服务等在农村地区“ 最后一百米” 的有效触达。该行推动银行三资管理金融服务平台等“ 乡村支付+” 产品在赤峰市 83%的农村地区上线使用,乡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支付便利性得到提升。同时,水电暖费、广电网络费的移动支付缴费也在赤峰实现县域全覆盖,县乡农村地区 20 台银医通终端已投入使用。该行还联合市社保中心与 7 家银行签约了“ 社银一体化” 网点服务项目,在全市打造社保卡快速发卡网点 552 家,2024 年以来,银行网点累计为超过 10 万名农牧区群众提供社保服务。
除了最大限度便利县域群众日常支付缴费之外,赤峰市金融部门近年来也将支付服务方面的
有益创新延伸至县域产业特别是农业产业链上。
赤峰辖内喀喇沁旗牛家营子镇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产销地之一。2021 年以前,收购主体向种植户采买药材基本都采用现金、网银等支付方式,存在携带不安全、清点费时间、操作不方便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痛点, 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分行将牛家营子镇选定为赤峰市移动支付示范村镇,打造了营业网点、助农金融服务点、药材批发站等五类移动支付宣传示范站点,并指导金融机构聚焦“ 支付+产业” 满足多层次支付需求。无独有偶,翁牛特旗乌丹众信牲畜交易市场在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安全规范管理、交易效率、支付便利化、数据统计分析等方面的短板也逐渐凸显出来。为此,该行指导当地农行开发测试上线了集“ 市场综合管理+线上合作交易+数据精准采集+统计简易分析” 于一体的支付体系。自项目落地以来,“ 智慧牛市” 已累计为牛市经纪人开立交易卡 1265 张,线上交易总金额 5606.35 万元,预计带动年交易活畜 1 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