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科技日报/2023 年/6 月/1 日/第 007 版园区
青岛高新区:做强创新平台 “ 三链” 赋能发展
本报记者 宋迎迎 通讯员 肖玲玲
创新平台载体是实现技术突破的“ 基石”,也是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 底座”。青岛高新区全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以载体力量融通创新链、对接资金链、串联产业链,加快创新资源集聚,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前不久举行的青岛市“ 硕果金” 政策发布会上,位于青岛高新区的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青岛市工研院)获评“ 2022 年度青岛市标杆孵化器” 并获授牌。
5 月底,记者步入青岛市工研院,只见路演大厅、洽谈室、会议室一应俱全,创业者的身影活跃在这个科技孵化器园区的各个角落。
这是青岛高新区创新平台提质升级的缩影。数据显示,青岛高新区拥有各级各类创新平台载体近 40 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等达 17 家;拥有市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 100 余家、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 18 家。一个个创新平台“ 连点成线”,构筑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融通创新链,激发创新活力
“ 青岛市工研院聚焦‘ 高精尖’ ‘ 硬科技’ ,专注‘ 从 0 到 1’ 的企业孵化,为科技创业人才和科技创新创业项目打造了成长平台。” 青岛市工研院院长滕云枫表示。
聚焦提高孵化企业创新能力,青岛市工研院牵头搭建了青岛市科学仪器创新孵化公共研发平台。该平台配备 40 余台(套)高端研发服务设备,为在孵企业提供产品研发、中试、工程化开发、检验检测、协同研发、专家咨询等专业化技术服务,可以满足企业大部分研发创新需求。
“ 开园至今,青岛市工研院已累计培育高企 80 家、估值过亿元的企业超 20 家、新三板及蓝海四板挂牌企业 15 家;青岛市工研院培育的企业获国家、省、市级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奖项累计超百项。” 滕云枫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依托创新平台,青岛高新区的科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密切合作,融通创新链,打造创新
资源集聚高地。
在青岛星邦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星邦光电)一楼展厅,屏幕上展现着青岛著名景点——栈桥。这个栈桥准确来说是“ 数字栈桥”,细细观察,可见建筑物的三维建模图像细致清晰。
“ 我们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栈桥的三维激光点云,实现场景三维模型的构建。” 星邦光电总经理高阳告诉记者,点云可理解为一个个点,它能把建筑物的所有物理信息都表示出来,通过测绘设备,可以实现每秒采集 100 万个点。
“ 我们公司实现技术突破,离不开平台的支持。” 高阳告诉记者,依托青岛高新区青岛市光电工程技术研究院核心团队的技术优势,公司开发了三维激光扫描仪和微小型机载雷达系统,面向文物保护、智慧旅游、智慧城市等行业领域提供三维建模和激光扫描解决方案。目前公司拥有知识产权 26 项(软著) ,两项发明专利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
对接资金链,护航企业成长
科创成果转化为产业实力,离不开资金支持和资本投入。但“ 融资难”“ 融资贵” 问题一直是中小微科技企业发展的“ 拦路虎”。在青岛高新区,创新平台通过链接金融资源,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创新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支持力度,为科创企业成长保驾护航。
记者联系青岛高新区企业青岛鹏锋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鹏锋诚)总经理张兰娜的
时候,她正在外地出差。最近,她的行程安排满满当当。 “ 鹏锋诚将人工智能与医疗产业融合进
第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