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西安日报/2023 年/5 月/18 日/第 010 版相聚西安 共促发展
西安高新区以奋斗之姿擘画高质量发展蓝图
高欣
从古丝绸之路到“ 一带一路”,从世界四大古都到国家中心城市,风华绝代的西安,正在加速步入发展快车道。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获批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西安的每一次“ 闪耀”,都有高新区的身影。
今年一季度,西安高新区实现 DP844.22 亿元,同比增长 10.5%。分析数据可以发现,先进产业集群、科技创新集群、一流营商环境,已成为一组“ 最稳三角结构”,牢固支撑高新区以奋斗之姿擘画出高质量发展的锦绣蓝图。
产生未来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从制造业升级到新能源汽车突围,从文旅加速复苏到消费市场回暖,
频繁“ 出圈” 的西安,经济起势的迹象早已有之。
但今年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 2834.11 亿元,同比增长 7.6%的成绩,仍然让外界颇感惊喜。而这份惊喜,与“ 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做强支撑” 的高新区“ 高开高走” 的开局密不可分。
自确立建设“ 四个高新”(实力高新、科创高新、品质高新、幸福高新)之始,高新区便以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壮大成势,加快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光电子、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新型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成为重塑高新区经济实力的最大助力。
这其中,新能源汽车无疑是最大的洗牌力量。
2022 年西安新能源汽车 101.52 万辆,同比增长 277.7%。狂飙式增长让西安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而这背后近 98%的贡献来自高新区比亚迪生产基地。目前,高新区已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为主导,辅以电机、电控、电池及核心零部件的汽车产业链。
顺势而为、借势而起,1 月 28 日,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扩能(集贤)项目二期项目开工建设,目前正进行 3 栋厂房基础施工。此外,位于草堂科技产业园的埃顿高端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项目、众迪锂电池年产 12Wh 新型动力电池扩产项目等也在加紧建设。
数据显示, 一季度高新区汽车产量实现 20.2 万辆, 助力西安新能源汽车产量实现 62.8%增长。
与新能源汽车相呼应的电子信息产业,在高新区同样大放异彩。围绕光子产业发展,高新区制定“ 追光计划”,开展奕斯伟、紫光国芯等头部企业的产业链招商,整合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2022 年实现光电子产业集群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 1347.6 亿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闪存芯片生产基地。
其中,代表性企业之一的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极少数能量产 12 英寸大硅片的半导体材料企业,其投资建设的百亿级硅产业基地项目满产后,生产规模有望进入硅材料行业领域全球前六。
从新能源、新材料到半导体、人工智能,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在技术革
命带动产业洗牌的进展中,高新区以高质量产业项目,构建适应新发展格局的产业结构。
以扎实推进“ 三个年” 活动和 2023 年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为抓手,今年高新区共谋划实施省市区重点在建项目 494 个,其中一季度实施的 109 个省市级重点在建项目中,产业项目占比高达 90.8%,先进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占比达 66.6%。
项目筑起产业四梁八柱,产业缔造强劲发展动能。一季度,高新区实现 DP844.22 亿元,同比增长 10.5%;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 27.5%,持续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龙头的担当和支
第 1 页 共 3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柱作用。
制造业规模大、配套能力强,逆势加码制造、打造“ 母本工厂”,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不断涌现的高新区,正成为先进制造的“ 集大成者”。
创见未来
给未来一个新西安,作为“ 双中心” 核心区的丝路科学城,无疑是通向未来的“ 天梯”。
4 月 18 日,高新区举行“ 双中心” 核心区启动建设仪式,总投资 39.09 亿元的 20 个高能级创新平台项目现场完成签约。这一声振奋人心的“ 冲锋号”,标志着高新区服务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进入了新阶段。
在“ 双中心” 核心区主引擎的西安科学园,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和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加快建设,国家授时中心已完成部分项目调试运行,由中科院西安分院系统研究所牵头组建的 3 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已获批建设⋯⋯大科学装置建设春潮奔涌,创新基础平台喜讯频传。
除了作为核心力量的中科院,中航 618 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