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贵州日报/2025 年/1 月/20 日/第 012 版满怀信心向前进 奋发有为谱新篇
贵阳高新区 聚力“ 三抓” 促发展 奋楫逐浪向未来
杨唯
刚刚过去的 2024 年,贵阳高新区在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创历史新高,位列第 36 位。排名的变化,是贵阳高新区奔腾不息的鲜活注脚。该区依托中航发黎阳、贵阳长之琳、航飞
精密等企业,加快构建黎阳航空发动机生态圈,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 磁吸效应”,持续壮大产业集群。航宇科技、振华新材料等高科技企业在这里茁壮成长,一茬又一茬创新的“ 种子” 破土萌芽、拔节壮大,2024 年全区新增各类人才 4207 名,其中高层次人才 495 名⋯⋯
在不断前行中蓄积更大能量,贵阳高新区一步一个脚印跑出了高质量发展“ 上扬曲线”。当前, 全区正深入学习全省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推进会精神, 旗帜鲜明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最大限度将资源优势、发展机遇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胜势。
产业“ 链” 上疾驰
相距 2.9 公里,车程 5 分钟,这是贵州航飞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到“ 链主” 企业的距离。作为上下游企业,航飞精密生产的机匣和叶片等配套产品供给“ 链主” 企业,双方早已形成唇齿相依的紧密关系。
一个“ 链主”,往往能带强一方产业。近年来,为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贵阳高新区积极构建航空发动机产业生态圈、林泉电机生态圈等产业生态圈,让众多生产配套企业,在一个相对有限的地域空间内,按照专业化协作的原则紧密连接,形成一个相距不远但又分属不同经济实体的有机整体,实现信息共享与人员交流协作,缩短产品生产周期。
通过“ 链” 上发力,促进产业焕“ 新”,越来越多的企业从贵阳高新区出发,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迅速成长为行业龙头,并逐步带动上下游企业汇聚。贵阳高新区以“ 三大生态圈” 建设为抓手,聚焦生产、创新、保障“ 三端”,发挥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作用,构建以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导,新能源汽车产业为特色,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支撑的“ 两主一特一软” 产业体系为核心的地域产业多维网络体系和产业布局,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闯出“ 新” 路。
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省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全面融入全球商用航空发动
机制造产业链,成为国内航空锻造领域骨干企业;贵阳长之琳发动机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员工从
210 余人增加到现在的 400 余人⋯⋯战略牵引,动能澎湃,一家家“ 圈” 内企业进击与进阶的惊喜还将持续。
大数据是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省、市大数据发展的主战场、核心区之一,贵阳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数字技术与各行业加速融合,“ 融” 经济发展,“ 融” 产业创新,“ 融” 绿色生态,“ 融” 生活服务⋯⋯为培育大数据产业开辟了一片沃土。
贵州雅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围绕汽车发展方向,主要从事研发、生产和销售车用整流二极管、整流桥、集成电路磁阻智能传感器及系统集成等产品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智能化升级改造一条生产线,该公司车间工人数量降至原来的三分之一,优品率从 62%提升到95%,产量提升了 58%。
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紧跟贵阳高新区发展大数据的步伐,从研发智造技术,到开发自动驾驶底盘,再到推出整车产品,一步步跻身全球自动驾驶领域第一梯队。2024 年,该公司第一款量产的无人驾驶小巴 Robobus 获批贵州省首张载人自动驾驶测试牌照,标志着贵阳载人自动驾驶实现从试验场到商业化运营的新突破。
第 1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