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赣南日报/2022 年/12 月/2 日/第 005 版专题
砥砺奋进争朝夕 踔厉奋发创新篇
——五年来赣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工作综述
记者 刘荷英 通讯员 王洪娣
五年砥砺奋进,五年春华秋实。在赣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之际,我们回首
凝望:赣州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每一个铿锵脚印里,都闪耀着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的硕果与光芒。
奋斗凝聚艰辛,成绩有目共睹:
——赣州深化地方科协改革试点考评连续两年排名全国首位;
——全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市创建获佳绩;
——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成效明显;
——学会学术交流与地方产业发展补链强链;
……
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科协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协组织的职责定位,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踔厉奋发,切实履行“ 四服务” 工作职责,团结凝聚全市科技工作者,投身实施“ 三大战略、八大行动”,科技赋能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塑造了科协事业发展新格局新风貌,为加快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贡献科协力量。
A 强化ZZ引领 桥梁纽带作用增强
热爱与奋斗成就赢家的陈灵梅; 血吸虫病防治的战斗者李亿保; 矿选工艺革新探路者何鹏宇;废旧电池绿色循环践行者区汉成⋯⋯市科协已连续 6 年联合市委人才办等单位开展赣州市“ 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评选活动,表彰宣传奋斗在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累计评选表彰“ 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及提名奖 120 名,优秀科技工作者及先进集体 486 个。这些优秀科技人才及团队,在生物制造、家具制造、智能产业、新材料研发等我市“ 1+5+N” 产业集群领域脱颖而出。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市科协通过举办“ 众心向X 自立自强——X领导下的科学家” 主题展,面向全社会宣传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与此同时,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坚持以ZZ建设为统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ZZ任务,坚持把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科协事业发展中。
五年来, 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发挥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市科协大力举荐优秀科技工作者,其中,寻乌县黄才发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有 12
名科技工作者分别获评全国“ 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中国科协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个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省“ 最美科技工作者”、首届江西省创新争先奖章等荣誉称号。
积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打造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的“ 科技工作者之家”。五年来,集中走访慰问院士 33 人,走访“ 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等全市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 125 人次。积极为科技工作者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开展了未婚青年科技工作者联谊活动 7 期,为未婚青年科技工作者搭建交流平台,为我市高质量发展“ 感情留人”。
现如今,在赣南这片红色土地上,尊重科技人才、崇尚科技创新蔚然成风,科技工作者的荣
第 1 页 共 3 页
誉感获得感显著增强,深耕各行业,更加奋发有为,勇攀科技高峰。
B 加快聚才引智 科创平台落地开花
2021 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成果转化基地成功落地, 致力打造新时代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吸引更多、更好、更优质的创新创业项目到赣州落地孵化;江西省首个“ 科技小院”落户安远县,全市共设立“ 科技小院” 6 个,覆盖蜜蜂、食用菌、湖羊、中药材、麻鸭、脐橙等产业;成功举办 2022 中国(赣州)永磁电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助力我市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永磁电机产业基地,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赣州落地转化⋯⋯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为更好聚才引智,我市全面加强人才平台建设管理:聚
焦“ 1+5+N” 重点产业集群,保留院士工作站 5 家,新建院士工作站 1 家,建立省级专家工作站
6 家,市级专家工作站 16 家;获批设立海智基地 1 家,省级海智计划工作站 13 家,市级海智工作站 3 家,引进海外专家 50 余人,组织学术和技术交流活动 20 多场次,开展合作项目 30 多个;承办 2021 年江西“ 海智计划” 工作推进会,赣州市科协作典型交流发言;实施“ 百人远航工程”,资助 46 名本土优秀中青年专家赴境外学习深造、交流,进一步聚才引智,全面加强人才平台管理。
“ 哪里建立了科协组织,建家交友活动就开展到哪里”。市科协接长手臂、夯实科协组织基础,不断扩大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覆盖面。截至目前,全市成立园区科协 19 个、企业科协 187家、三甲医院科协 5 家。推进科技平台建设,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力量。服务科技经济深度融合,邀请省农科院、省林科院、江西师大等单位专家 16 名,开展科技人才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对接与技术指导活动,与需求单位签署合作备忘录,共举办市级农技实用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