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南方日报/2023 年/6 月/2 日/第 AA3 版广州观察|城事
广州市科协团结带领科技工作者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扩大科技“ 朋友圈” 建强服务“ 后援团”
南方日报记者 李鹏程
5 月 30 日, 在第七个 “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来临之际, 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下称 “ 市科协”)遴选发布了 20 位广州“ 最美科技工作者” 名单,并邀请十余位院士专家结合自身科技工作经历,讲述科学家精神传承的故事。
2023 年“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系列活动,是市科协有效履行X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和纽带职责缩影——
尊重科学,奖励创新。最美科技工作者在掌声中,娓娓道来科研心声、点亮精神火炬,让知
识理念深入人心;
服务人才,激励有为。“ 最美科技工作者” 既有院士大咖,又有 90 后新农人,前辈学者带动新生力量踊跃求索;
走进群众,鼓励科普。系列活动通过直播抵达千家万户,科技工作者的平易风范和智识风采,
让尖端奥秘不再神秘。
今年来,市科协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奋力投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伟大实践,为广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四个出新出彩” 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挺进主战场
助力科研人员开展成果转化
被誉为“ 粒子魔术师” 的朱昆在离子源、束流配送线等技术上取得了一系列成绩。身为广东省新兴激光等离子体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他,常要考虑这样的问题:科研成果如何产业化?如何运用产业化成果反哺科研?
“ 在市科协等单位的支持下,我们申请了院士工作站。” 朱昆提到,等离子装配研发生产、高端装备国产化等方面,院士工作站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助力科创要素挺进高质量发展主战
场,有赖于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今年,市科协聚焦服务广州高质量发展,围绕推进“ 科创中国” 创新枢纽城市建设,实施科技经济融合行动。在此过程中,市科协的重要工作举措包括搭建多样化的人才交流渠道和支持平台,吸引更多科技工作者参与“ 科创中国” 建设;做好成果转化“ 后半篇” 文章,进一步发挥投融资联盟作用,打通“ 科技—产业—金融” 良性循环,等等。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副院长) 、教授、主任医师袁进正带领团队,致力于将自主研发的高性能眼科影像装备应用于临床,服务于眼科疾病精准智能诊断,为眼病患者带来光明和希望。袁进坦言,在科研成果评估、专利申请和保护、产业市场对接转化等方面,市科协等组织部门可提供全方位支持。
“ 科技成果转化阶段意味着要打通科研端和产业端,需要引入跨界人才。市科协为我们的人才引进解决了大量后顾之忧。 ” 袁进说,例如市科协会协助海外人才迅速适应国内的创新环境;定期组织人才交流座谈,帮助人才迅速进入科研角色。
打造新家园
第 1 页 共 2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建设新时代科技工作者之家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科技、人
才“ 三位一体” 集中部署和系统谋划,给科协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 要在深化科协改革中开拓创新,始终注重建强组织、擦亮品牌,持续建设有温度、可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