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光明日报/2025 年/6 月/2 日/第 003 版综合新闻
最新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为何采用四级分类
——中国科协相关负责人就热点问题回应关切
本报记者 詹媛
2024 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提升至 15.37%;基本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已达 44.07%,人口规模达 4.4 亿人。这为建立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进一步夯实了劳动力基础。
如何测度一个人的科学素质?我国公民的整体科学素质表现如何?是否有“ 不具备科学素
质” 的人?对于社会公众关切的上述热点话题,中国科协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答。
如何测度一个人的科学素质
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中国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自 1992 年起,中国科协组织开展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迄今已成功完成 14 次全国调查。2022 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纳入国家统计公报。
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 年)》对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定义,科学素质调查问卷总分为 100 分,分别考察科学知识(40 分)、科学方法(20 分)、科学精神与思想(20分) 、应用科学的能力(20 分)等四个方面。
此前,我国的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仅判定和分析具备科学素质的情况。为进一步细化分析公民科学素质的层次结构,本次调查开展了公民科学素质分级评价,即按科学素质测评得分高低进行层级划分。
根据人群特点和统计学研究,同时为了开展国际比较,调查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