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领导提无理要求,如何巧妙回避
前些日,大连一街道女干部不配合防疫登记还打电话找社区卢书记要特权,随后被纪委通报,并受到X内严重警告处分、免职处理,接电话的卢书记受到X内警告处分。“躺枪”的卢书记,该怎么办?遇到这道“左右都是错”的“送命题”:放行王副主任,违反防疫原则,有被处分的危险;拒绝王副主任,得罪上级领导,有被秋后算账的危险——自己该怎么办?为此,万能的网友为此献计献策,讨论“两全其美”的办法,比如跟志愿者说,这是街道办王主任,她的信息我这里有,我在电话里报给你;比如赶去现场帮领导登记,同时还要感谢志愿者坚持原则,社区有他们很放心。等等。网上提供了几个“正(gǎo)经(xiào)”方案,供“卢书记们”参考。1、喂喂,听不到王主任听到吗?唉,这信号真是太差了人们在讨论“卢书记该怎么办”的时候,其实并不是问卢书记该怎么办。实际上,他们是在问——职场中,面对领导的无理要求的时候,我们该如何拒绝领导而又不让领导难堪。我们和领导有利益关系,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肯定不能直接跟领导说:“你想害死老子吗?让我做这种事?老子不干”如果你真敢这么说,那估计你就会成鞋帽批发商了,因为接下来工作中肯定会有很多“小鞋子”和“大帽子”在等着你。那么遇到这种事情,该如何拒绝领导,又不让领导难堪呢?其实这时候我们完全可以学习马冬梅的邻居大爷:很多时候,装傻,装愣,装聋,装瞎,装死,都是一种体面的拒绝方式——意思大家都懂,但都不点破罢了。所以当领导突然来电让你干一些违规的事情让你进退两难的时候,“信号不好”“听不见”“没收到”“马什么冬梅啊”等回应,没准可以救你一命。2、王主任,那志愿者是某某领导的亲戚,分管你们办公室的。职场中,很多喜欢搞特权、耍官威的上级,通常也非常害怕自己的上级。因为心存“特权感”的人,一方面会对弱者耀武扬威、排斥抗拒;另一方面又会对强者卑躬屈膝,唯唯诺诺。很多爱耍官威的人,通常对下级耍的官威有多疯狂,对上级的谄媚和恐惧就有多疯狂。所以很多喜欢耍官威的领导,最怕的就是官比她大的领导。所以在一些职场事件中,如果一些爱耍官威的领导突然打来电话,让你故意去刁难你的下级,或让你做违背原则的事情的时候,你完全可以说:那个人是某某的人、是某某的儿子、是某某的亲戚...这时候,这个爱耍官威爱摆谱的领导肯定就完全怂了。如果这领导事后还去调查人家的背景,结果发现他没什么后台的时候,你也完全可以跟领导解释说:我也是听说的,但是当时这么说也是保险起见,也是为了领导您好。3、突然挂电话,十分钟左右再拨回去:喂王主任,刚才手机没电了刚充好电其实,王主任当时给卢书记打电话过去,目的就是为了在那一刻耍官威、摆摆谱。而那一刻耍官威和摆谱能否成功,其实是有时效性的。所以卢书记在听完王主任的来电后,其实可以立马挂掉电话,然后关机,过十分钟之后再回过去,解释说:刚才手机没电了,现在刚充好电,手机一充好电能开机,我就立马给您打过来了这样做,既委婉地拒绝了王主任(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的装逼需求,也成功规避了自己跟着王主任犯错带来的巨大风险。而十分钟过去,现场的难题早已踢回到王主任和志愿者的手里——王主任和志愿者没有利益关系,志愿者肯定不会惯着她。等十分钟后电话回过去时,王主任肯定已经乖乖登好记回到家中了。4、王主任,这位志愿者是个大V。现在无论哪个单位的领导,都非常害怕自己犯的一点小错变成汹涌澎湃的舆情。为此,很多时候,很多单位和单位的领导是非常害怕媒体和网络大V。因此,只要王主任脑子还正常的话,一旦听到卢书记说对面的这个小伙子是个网络大V,那她肯定会知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立刻停止在这个志愿者面前耍官威,然后老老实实登记的。5.还得看中央纪委监委网站给出的标准答案。1月16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表兰琳宗撰写的评论《“卢书记”该咋办原则不能模糊》,对“卢书记该咋办”提供了标准答案。文章说,“卢书记该咋办”引发热议,反映出对于基层办事人员来说,拉下脸拒绝他人,尤其是来自领导的要求,确实是件比较困难的事。但热议归热议、调侃归调侃,这个回答里边,原则不能模糊、底线不容失守面对上级领导不合规的请托、要求,卢书记就是应该理直气壮拒绝,劝说领导按要求进行登记而不是让志愿者给其放行,传递的态度必须明确——领导,如果按您打招呼的要求做,我们都违反纪律规矩了抵制违规违法的请托,这中间没有模糊地带,否则早晚会出事。对卢书记来说,这次是打招呼让你简单登记放行,你打圆场过去了,那下次领导让你挪用公款帮她报销个人费用你做不做?现实中不是没有这样的案例。浙江嘉兴市委原常委何炳荣多次违规要求下属用公款购买高档酒水达1470瓶;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覃杰安排下属套取国有资产用于其购买高尔夫会员卡等。按这样的“指示”办,显然违纪违法了。还有,甘肃省庆阳市宁县公安局原副局长樊永刚因为传递、执行上级领导违法撤销刑事立案命令,放纵犯罪,他和上级领导都被判刑。这些教训可谓十分深刻,该坚持原则就得坚持,切莫因小失大。“卢书记为难”这种议论的背后也反映出关系学、潜规则在社会上还有不少生存的土壤空间。一些人觉得打招呼有用,找关系可行,不知不觉裹挟其中,从受害者变成了默许者,甚至是歪风邪气的助长者。实际上,这样的潜规则你可能一时受益,但长远看破坏公平正义,每一个人都是受害者。所以,即使看起来拒绝领导打招呼不容易,但为自己、为社会环境都得坚定地做下去。假如每一个“卢书记”都敢于对潜规则、关系学坚定地说不,大家一起努力明规矩、树正气,相信“卢书记该咋办”这个问题也会越来越好回答。讨论也是一个形成共识的过程。舆论热议卢书记怎么办,不啻一堂生动的教育课。这其中,有对X员干部搞特权的批评、对志愿者坚持的点赞,有对防疫登记措施改进的建议,是不是可以更信息化、智能化等,都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更多的人则从卢书记的鲜活案例中吸取了教训,增强对打招呼说不的底气:“抱歉领导,这件事我们都得听规则的,我不能让自己成为下一个卢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