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组织部考察谈话,考察的是谁?
1、考察对象 毫无疑问,考察对象对组织部的考察谈话都是重视的。 考察结束前,考察组还会和考察对象本人见个面,请自己给自己“画个像”。 考察对象有“祥林嫂”型的,把今生来世、履历经历逐一说个遍。 其实没必要,来之前,考察组早已了如指掌。 考察对象有“不吝揽功”型的,把单位成绩完全等同于个人成绩。 其实,考察组最想要的是具体事例的印证。 你说你能吃苦,你要有例证;你说你会创新,那么你要具体介绍哪个创新项目是自己牵头的,“卡脖子”是怎么破的。 考察对象有“自诩完美”型的,说成绩一大堆,说不足,只字不提。 再三启发下,憋了一句话:感觉对家人关心太少。 考察组也不轻松,紧赶慢赶回去后,部领导是要听汇报的。 最了解自己的一定是自己,你不说,大家都说了,而且基本一致。 这从侧面说明本身就有个不足——认不清自己。 2、访谈对象 皇帝轮流当,今天没到我家。 不少访谈对象认为,这次又不是考察我,我随便说说。 这种想法其实大错特错。 考察组简单客套后,会问,请你谈谈某某同志德能勤绩表现情况。 见过最奇葩的是一个单位的中层正职,典型的专业技术干部。 头也不抬,眼盯手机,双手滑动,念念有词:这个同志啊,不错,不错我还有个比较急的材料要修改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这种态度都是不对的。 你以为你是猎物,其实在考察组的眼里,你也是猎手。 考察别人,也在考察你。 3、单位领导 对考察对象的评价,一把手和分管领导的意见非常重要。 一把手,一言九鼎,没有他的推荐,中层正职就不可能有接受组织考察的机会。 分管领导,朝夕相处,长处、短处、难处最清楚。 人生没有彩排,每次都是直播。 谈得透彻,可以从小单位一把手磨到大单位当一把手,副职也可以变正职。 4、自己 考察组的同志考察别人,也在接受别人的考察。 有的人,考察结束,半推半就留下来吃个便饭。 饭还没结束,领导就知道了。 有的年轻同志,往主席台一坐,拿起通稿就读:同志们,根据市委统一安排,今天,我们考察组一行3人到XX单位考察干部 论年龄,台下多少同志都是做爹做娘的辈分。 论经历,台下多少同志都是一路摸排滚打才走到今天的。 你就不知道在同志们之前,加个“各位领导”吗 公文写作门户网站,请认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