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体制内的认知陷阱,你知道多少
一位读者朋友,自认为已经成为了领导的心腹,却不曾想在一次次的机会面前,自己成了弃子,心有不甘,明明日常交往中不是这样,而详细交谈下来,结合各种情况最后分析出结论。
其实所有的“舍弃”,早已经有了苗头,棋手已经布局,唯独个人“不自知”。
人贵自知,但自知是一个终身的课题。
个人对于自身的正确评价,怕是一个谁都无法精准计算的问题,错综复杂的人际之下,人心隔肚皮的心思纠缠,谁都有可能陷入“认知陷阱”。
掉入陷阱之后,最直观的后果就是,基于不契合实际的前置条件,给自己做出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做出错误的选择,方向错了,再怎么努力无非是错的程度更高罢了。
在一个单位里,总有人自认是“心腹”,暗里成“弃子”。
就像是开头那位朋友的经历,老江头儿就问他,你对于这位领导,真的是从内心里能够感觉到他对你的好么,这位朋友就犹豫了,说了很多,唯独没有给出非常确定性的回答,说“是”。
人与人之间的磁场是相互的,双方如果说是脾气秉性都很契合,在日常的一举一动中,是能够感觉出来的,坐在一起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舒服。
多年以前,曾经跟过一位大佬,大佬之前的跟班,后来提拔外放出去任职,某次回来,联系问大佬是否有空,想过去坐坐,汇报工作。
然后,真的就是进去办公室,然后在里面整整待了两个小时的时间。
出来后,老江头儿就十分不解,在里面到底说什么,能够待这么长的时间,还能有话说。
这位“前辈”就拍了拍肩膀,意味深长的说,你小子还能问得出来这句话,说明你还没有真正进入到你大佬的心里,慢慢表现,慢慢熬吧。
直到多年以后,回想当年才明白:
原来在大佬那里受到真心器重的人,两人并不是一种上下级的关系,而更像是一种兄弟、师徒情谊,哪怕是没啥事说,坐在一起都不觉得尴尬,时而聊天、时而沉默,反而就像是有节奏的乐曲,倒是双方都在主动找话题喋喋不休,才是在弥补两人之间关系的疏远,缓解没话说的间隙时候的尴尬。
说到这里,想再写一写给开头那位读者朋友谈到的一个点,如何最快速的判断领导给自己的感觉,到底是何种程度,是亲近,是面上过得去。
那就是,当你真的有事相求的时候,你能不能够直接张嘴,非常坦然地去请求他的帮助,并且在得到否定的建议时候,能够从内心百分百的接受。
如果说,你工作上犯了错误,你的第一反应不是我和领导去汇报,领导会饶了我,会帮我想办法掩护,那么,这关系就远不到位。
如果说,你有一个思路想法,去征求领导的意见,结果领导劈头盖脸给你否定,并直接指出,你小子想错了,太肤浅了,你依然能够心平气和的接受。
注意,不是面上的假象,是真的从心里去认同,挨训了真的觉得是领导在挽救自己,这才算。
猴子推到了人参果树,要去海外寻医问药,结果唐僧就给了三天期限,要不然就要隔空念紧箍咒。
不得已,猴子到了蓬莱仙岛,还要请福禄寿三位到五庄观给唐僧求情,请“师傅”宽限几天,自己师傅还能如此生分,还需要请托外人,这就是面上的师徒情分。
倒是令狐冲,随着师傅师娘以及华山派众弟子,去往林平之的外公金刀王家,被王家诬陷偷了辟邪剑谱,结果被王家人给弄折了手臂。
洗清冤屈后,金刀王老英雄要出手给其治伤,令狐冲却一下躲过,去找师娘接骨,这是师徒情分,更是母子情分。
这要是有事,唐僧会把猴子拉出来当替罪羊,但是宁中则女侠是真的会为了这个胜似亲儿子的大徒弟拼命。
人际关系,自有亲疏远近之分,欲知真相,扪心自问,一问便知。
亲不亲,内心的感觉最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