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滁州日报/2024 年/1 月/5 日/第 004 版专版
绿色理念擘画林业现代产业示范区建设新蓝图
——我市大力推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纪实
滁州市林业局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 绿水青山” 和“ 金山银山” 的双向转化,终究是要通过“ 绿起来”,促进“ 富起来”,实现“ 强起来”。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森林资源禀赋,守好绿色生态家底,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全力推进麻栎“ 一棵树”、致富“ 一粒果”、林下“ 一朵菇”、苗木“ 一枝花”、木材“ 一张板”、林旅“ 一道岭” 6 个林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稳步推进林业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奋力走出一条现代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麻栎“ 一棵树”:
“ 国字” 品牌熠熠生辉
2023 年,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同意南谯区作为“ 中国麻栎之乡” 品牌培育试点单位,我市又新增一个“ 国字号” 品牌。
作为我市乡土树种之一,麻栎拥有 1500 多年的栽培历史,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效益和景观价值。随着对绿色发展思路的有效实践,我市正大力发展该乡土树种。目前,南谯区已建成全国最大的人工麻栎林营造区,分别于 2014 年、2017 年、2022 年,先后获批国家珍贵树种培育基地示范县、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国家南谯麻栎林业产业示范园。
近年来,我市麻栎产业发展迅速。以南谯、明光为首,形成多家麻栎林化企业,麻栎产业链
得到有效扩展,麻栎产品得到有力拓宽。
以滁州市昌春木炭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的林化产业,年产“ 菊花炭”、黑炭 5 万吨,实现了工厂化生产,加快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先后被授予安徽省和滁州市林业龙头企业、国家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省级林业示范区等光荣称号。
随着国储林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全市新造麻栎林 5 万多亩。多地在造林后,套种花生、西瓜等经济作物,既防止杂草生长,减少除草成本,又实现林下增收,以灵活科学的造林方式,高质量建设麻栎林。
致富“ 一粒果”:
年产果量占全国三成
先来看一组数据:全市共计栽培薄壳山核桃 20.7 万亩,2023 年产果量 2248.8 吨、同比增长
24.9%、约占全国 30%,获批全椒碧根果地理标志产品、第一批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级产业园。
近年来,我市结合国家储备林建设、“ 挖潜扩绿” 专项行动,大力引导薄壳山核桃等林业特色树种栽培。在此基础上,创新推广“ 村企社户” 联建模式,激活林农积极性,促进薄壳山核桃种植空间向村庄四旁绿化、集体低产低效林拓展;强化薄壳山核桃规模连片种植奖补扶持力度,累计发放奖补资金 1.5 亿元。
在全椒县,按照“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发展思路,建立薄壳山核桃特色林业产业集群,推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 全县种植面积 9.1 万亩, 连片栽植 500 亩以上的规模企业 29 家,并建成以薄壳山核桃为主的森林村庄 70 个。前不久,全椒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薄壳山核桃)标准化生产基地,成功入选 2023 年第一批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名单。
第 1 页 共 4 页

在定远县严桥乡道路两旁、村民房前屋后,都错落栽植薄壳山核桃行道树。该乡科学利用林地资源和农村“ 四旁” 空闲地栽植薄壳山核桃,成熟的山核桃一经采摘,便推广销售到江苏、湖北、山东等地。该乡薄壳山核桃树种植面积超过 5000 亩,带动农户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2023 年, 我市成立薄壳山核桃产业领导小组, 加大与科研院校合作, 在基地规划、 品种配置、树体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给予林农林企技术保障,并依托全国唯一国家级薄壳山核桃良种基地,加大良种壮苗培育力度,大力推广“ 良种壮苗大容器+” 系列栽培技术,实现早果丰产稳产。
同时,我市坚持“ 以短养长、长短结合” 发展思路,大力推广“ 薄壳山核桃+” 经济作物、中草药等复合经营模式,提高林地产出率,亩均可实现增收 1000 元以上。注重精深加工,鼓励种植、加工、销售、电商等一体化发展。
林下“ 一朵菇”:
八大林下产业“ 百花齐放”
我市以林地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在林冠下开展农、林、牧等多种项目的复合经营。林下经济具有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的优势,可以帮助生产经营主体以短养长,弥补林地前期见效慢、效益低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持续完善生态补偿、产业发展等相关政策,先后出台相关政策激发涉林龙头企业、国有林场、合作社等种植载体,多管齐下促进林下经济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重点发展“ 林苗、林药、林菌、林茶、林果、林禽、林粮、林花” 八大林下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南谯区立足麻栎人工林资源优势,发挥龙头示范引领作用,重点培育章广孟洼金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施集宏祥菌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地方龙头企业,示范带动食用菌产业发展。全区食用菌种植面积达 1000 亩,年生产菌棒 600 万棒,年产量 6800 吨,实现农民增收、林业增效。
在凤阳县,当地聚力打造西部种植养殖示范片、中部林产品采集加工与森林旅游示范片、东部林下中药材与蔬果种植示范片,推动林下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成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增长点。
全椒县则按照“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原则,实行宜种则种、宜养则养,鼓励经营主体发展林下种植苗木、林下种植野菊花等。
天长市以林场和农林企业为重点,重点开发釜山林场、草庙山林场、圣丰生态农业、观音湖生态农业、林利丰生态农业等林场和周边大户,发展林禽、林菌、林药、林菜等模式为主的林下经济。
截至 2023 年底,全市发展林下经济面积 114.29 万亩,带动农民就业 6.78 万人,年均可增收
1.74 万元。
苗木“ 一枝花”:
全力打造苗旅融合先导区
中国滁州(来安)华东苗木花卉交易博览会,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苗木花卉业内,都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