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dawenge2014
广西日报/2024 年/12 月/23 日/第 008 版生态文明· 林业
林海绿潮 数智领航
——广西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的创新之路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曹丽媛 通讯员 李书瑜 潘晓群
广西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提质升级,提出“ 五区一库一基地” 空间布局规划:
五区即数智林业示范区、人工林经营示范区、林下经济示范区、森林景观提升示范区、濒危
植物保护示范区;
一库即种质资源库;
一基地即生态文化实训基地。
广西“ 八山一水一分田”,自然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森林生态优势区、森林资源富集区
和林业产业集中区,是林木业高质量发展的绝佳之地。
2002 年,在自治区林业局的指导下,广西国有高峰林场、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自治区林业局种子站联合创建广西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以下简称“ 示范园”)。示范园占地总面积 1657.2 公顷,是一个集科学研究、生产示范推广、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经过 20 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示范园已经形成独特的优越林相,涵盖用材林、经济林等多个领域,拥有植物种类 836 种;累计开展数十项科研项目,建立 100 多种森林经营模式,建成广西最大的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收集库。同时,示范园内还开发了高峰森林公园,成为生态旅游新景区。
然而,追求卓越的脚步从未停歇。为进一步开展林业技术攻关,推动林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2023 年 12 月 27 日,由自治区林业局作为组建部门,携手广西林科院与 13 家自治区直属国有林场,并联合涉林高校、企业组建全国林业领域唯一的省级实验室。
在此基础上,2024 年 8 月 30 日《广西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提质升级规划(2025—2030 年)》(以下简称《规划》)通过自治区林业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同年 11 月 11 日,广西林业实验室试验基地在示范园内的揭牌,为广西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的未来描绘了更加清晰的蓝图。
在过去 20 多年里,广西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实施了哪些科技创新举措?又收获了哪些显著
成效?带着疑问,记者深入示范园进行探访。
1 如何保护?不断完善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
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高峰林场早早意识到良种造林的重要性,在建示范园伊始,就确
立了“ 科技立场、科技兴场” 的定位。
在示范园里,生长着我国现存时间最长的“ 中越友谊林” 之一——灰木莲林。这片灰木莲林是高峰林场的“ 镇场之宝”,一株株灰木莲挺拔通直,身形高大。
广西“ 两山” 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文军介绍:“ 这片灰木莲林于 1964 年引种栽种。其中有 4
株今年被认定广西名木。”
对当时的高峰人来说,他们是第一次接触灰木莲。为种好灰木莲,高峰人一边查找相关资料,
一边寻找适合种植的地方,最终将林场在高峰隘的林地作为了灰木莲种植地。
经过近 50 年的培育,这片灰木莲树林已是根深叶茂,成为广西古树名木种质资源库(南宁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保护与管理,高峰林场对灰木莲进行挂牌,并指定“ 身份证”,落实“ 一树一档,一树一码” 精细化管理。
对于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高峰林场始终高度重视,在示范园里创建了广西国家级林木种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