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山西经济日报/2024 年/2 月/8 日/第 001 版
我省今年将进一步强化民生兜底保障,持续办好养老服务和老龄工作实事,
不断为群众提供更优质便捷服务——
民政工作: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本报记者 王佳
2 月 1 日上午,2024 年全省民政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新的一年,全省民政系统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强化系统思维,树牢底线意识,全面履行新时代民政工作职责使命,在全省推进全方位转型、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作出民政新的贡献。
强化民生兜底保障
“ 新的一年,我省将加快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 省民政厅X组书记、厅长姚逊在会上说,全省民政系统将尽早出台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和配套细化措施,推进救助信息聚合、救助资源统筹、救助效率提升,推动社会救助从“ 保生存” 向“ 防风险”“ 促发展” 转变。同时,充分发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作用,发动乡、村两级民政助理员等基层力量,通过“ 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及时、主动发现需要救助的群众,形成“ 一户(人)一条救助链”。
在关爱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方面,将聚焦困境儿童,特别是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流动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健全监护体系、增强安全防护水平、提升关爱服务质量。组织实施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医、助学等项目,护佑困境儿童健康成长。
在提升救助管理和精神卫生福利服务水平方面,将积极创建、申报民政部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建设试点,推进救助资源合理配置、优势共享,精准救助、寻亲服务、站内照料、接送返乡、医疗救治、落户安置一体化协同发展。认真组织实施“ 精康融合行动”,利用现有的社会福利机构、残疾人康复中心等设施设置康复服务站点,全面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行动。加快精神卫生福利设施补空白项目建设,确保“ 十四五” 末实现市级民政精神卫生福利设施全覆盖。
打开老龄工作新局面
当前,我省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正在持续加深,且高龄、空巢和失能失智等老年人日益增多。 “ 我们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抓实机构改革职能调整新机遇,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财政投入力度,健全完善老龄工作体系,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姚逊说。
需要关注的是,省政府 3 件涉及养老服务和老龄工作的民生实事,分别是城乡养老和老年助餐幸福工程、为 8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