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dawenge2014
济南日报/2024 年/12 月/26 日/第 001 版
济南民政保民生兜底线优服务促发展——
多维发力勾勒幸福民生新图景
济南日报· 爱济南记者 兰萃 通讯员 刘琦 郭双双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近年来,济南市民政局大力实施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1261” 行动计划,保民生、兜底线、优服务、促发展,不断推动省会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勾勒幸福民生新图景。
从“ 全面覆盖” 到“ 分层分类”社会救助更加精准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市民政局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快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
体系,让困难群众在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扎实做好兜底保障。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任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连续 5 年提升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城市低保标准由 685 元/月提高到 1114 元/月,农村低保标准由 457 元/月提高到 884 元/月,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历城区、济南高新区率先实现城乡社会救助标准一体化,有力保障了全市 25 万名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持续完善救助体系。修订完善济南市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办法,出台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办法、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办法、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若干措施等,建立社会救助急难个案“ 一事一议”、“ 集中申报日”、街道(镇)临时救助备用金机制等,全面构建起以基本生活救助为核心,专项救助、急难社会救助和慈善帮扶为配套衔接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制度体系。
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深化“ 放管服” 改革,将救助审批权限下放到街道(镇),审批时限压缩至 15 个工作日,急难型临时救助在 24 小时内完成。健全社会救助政策主动告知、信息主动公开、对象主动发现“ 三主动” 工作机制,以“ 大数据+铁脚板” 保障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创新“ 政府救助+慈善帮扶” 模式,实施“ 慈善救急难双百行动”、“ 情暖夕阳” 慈善关爱项目。历下区、市中区入选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济南市“ 泉心共助” 等 5 个社会救助品牌获评全省优秀社会救助品牌。
从“ 应享尽享” 到“ 幸福升级”关爱保障更为暖心
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线。市民政局持续优化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的社会福利制度,以仁爱之心、关爱之情,温暖护航孤困儿童、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
聚焦孤困儿童。在全省率先搭建困境儿童信息数据比对模型、拓展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范围、建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长效机制,发布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和关爱服务工作指引、 《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启动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推动孤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