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陇东报/2024 年/3 月/20 日/第 001 版
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绘就强村富民图景
——宁县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庆阳融媒记者 徐雅荷
食用菌产业带动“ 三元双向” 循环农业稳定发展,就业工厂让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增收,和美乡村建设助推乡村“ 美丽蜕变” ⋯⋯ 2023 年以来,宁县聚焦粮食、苹果、食用菌、中药材、瓜菜、草畜“ 六大产业”,完善一套推进班子、一套实施方案、一套扶持政策、一套技术团队、一套考核体系“ 五个一” 工作机制,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据统计,2023 年,宁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84.17 亿元,同比增长 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9684.17 元,同比增长 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188.88 元,同比增长 7.7%。
“ 三产融合” 奏响农业发展“ 交响曲”
冬去春来,万象更新。经过一个冬季的孕育,宁县焦村镇的甘农蘑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示范大棚里,一朵朵双孢菇破土而出,工人们提着篮子,拿着小刀,穿梭在菌垄间,小心翼翼地采摘鲜嫩肥厚的双孢菇。
近年来,宁县以发展“ 三元双向” 循环农业为统揽,按照“ 区域化布局、规模化机械化经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的理念,招引龙头企业甘农蘑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焦村镇建设集小麦秸秆堆肥发酵蘑菇基料、周年化菌菇种植、有机菌菇深加工、冷链储运配送、菌渣有机肥制作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项目基地。
“ 建成的 36 座爱尔兰示范大棚中,12 座去年 5 月就已经投产,截至目前,共产出双孢菇 524吨,产值达 379.96 万元。” 甘农蘑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毛德玺介绍,发酵隧道、智能菇房和原料周转库等仍在继续建设,预计今年 9 月可全面投产。届时,每年可消化小麦秸秆 14万吨、鸡粪 9 万吨,生产基料 28 万吨,产出菌渣生物有机肥 20 万吨。
丰源草业公司收购农作物秸秆,供给食用菌生产基地作为原料;基地所产的残次菇交售给恒瑞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菌黄酮;产生的废料交售给源之生有机肥厂生产有机肥;有机肥又用于粮食、苹果等产业⋯⋯焦村镇逐渐形成了“ 种-养-菌-肥-饲” 一体化全产业链闭环生产的现代绿色生态循环农业。
跟随拉运废旧食用菌生产机料和菌渣的货车,记者来到宁县源之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有机肥生产车间,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有序进行分拣、包装、传输、装车,废旧食用菌生产机料和菌渣等经过处理,变成了一袋袋有机肥。
“ 公司现有 3 条有机肥生产线和两个 1000 立方米的沼气发酵罐, 1 年可处理种植养殖产生的废弃物约 30 万吨,产出有机肥料 10 万吨、沼气 87.6 万立方米,废旧沼液通过沼气管道输往苹果园,实现沼液还田。” 宁县源之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葛欢谊说。
源之生有机肥生产车间对面,就是宁县金农农业扶贫开发有限公司的矮化自根砧苹果基地。这几天,果园春管工作有序推进,基地工人忙着祛腐、抹药、剪枝⋯⋯一幅“ 三元双向” 循环农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画卷在宁州大地徐徐展开。
“ 引凤还巢” 打造就业增收“ 新引擎”
农历正月十五过后,宁县各乡镇的就业工厂吹响了节后生产“ 集结号”,为实现第一季度“ 开门红” 开足马力。
近日,宁县平子镇宁州臻品就业工厂生产车间内,数十名工人忙碌在各自岗位上,一袋袋琥
珀核桃被快速封装。
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