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襄阳日报/2024 年/3 月/30 日/第 002 版专题
夯实现代农业基础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我市聚焦聚力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综述
全媒体记者 周红南 通讯员 黄锋 王朝晖 柳坤
深入推进强县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聚焦聚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蹄疾步稳推进“ 三美” 乡村建设;
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全力夯实现代农业基础, 统筹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全市农业农村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市聚焦聚力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底气更足。
“ 我们将深入学习运用浙江‘ 千万工程’ 经验,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 95亿斤左右,力争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速与工业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发展同步。 ”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将一如既往地切实发挥好“ 三农” 压舱石作用,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发展态势稳中有进 四大亮点完美呈现
粮食生产在多灾之年实现丰收增产。面对去年夏收期间多轮强降雨和全年病虫害高发影响,全市上下抢晴战雨、 虫口夺粮, 粮食生产再次实现丰收增产。 统计数据显示, 2023 年粮食实现 “ 三增”,即面积 1189.6 万亩,比上年增加 1.19 万亩,增幅 0.1%;平均单产 397.86 公斤,比上年增加 2.76 公斤,增幅 0.7%;总产 473.08 万吨,比上年增加 3.75 万吨,增幅 0.8%。
龙头企业培育跑出发展“ 加速度”。坚持大抓龙头、抓大龙头,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两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12 家。目前,全市国家级龙头企业 9 家、省级龙头企业 145 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总量达 419 家,总量位居全省第一,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 812 家。农业领域上市后备“ 金种子” 企业 11 家、“ 银种子” 企业 30 家,分别比上一年增加 5 家、16 家。
“ 襄” 字号农产品品牌矩阵蓄势腾飞。确定“ 襄飘天下” 为襄阳农产品全品类领军品牌,构建了“ 1(全品类领军品牌)+N(单品区域公用品牌)+S(重点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品牌矩阵,组建了品牌运营公司和品牌协会。襄阳农产品多次亮相中国农交会等农业展会。我市举办了 4 次品牌发布推介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
美丽乡村建设创造了一批“ 先行示范”。深入学习运用浙江“ 千万工程” 经验,扎实推进“ 两基” 补短板建设,统筹推进产业兴村、旅游活村、文化立村、“ 三治” 治村,培育了堰河、八一、油坊湾、李老湾、惠岗、黄龙观、周湾、莺河、姚庵、田山等一大批先行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同时,着力实施“ 十百千” 工程,建设“ 三美” 乡村,打造美丽乡村建设 3.0升级版,通过三年努力,建成 50 个以上“ 三美” 乡村标杆村、200 个以上先进村、1000 个以上提升村,为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襄阳示范。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标杆村 9 个、先进村 33个、提升村 165 个。
聚力稳产提质增效 创新激活发展潜力
重点领域需要重点发力,聚力稳产保供、聚力提质增效、聚力“ 三美” 建设、聚力改革创新、聚力强基固本,一套“ 组合拳” 下来,粮食生产、农业产业化、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建设等全面开花,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得以夯实。
“ 粮袋子”“ 菜篮子” 扛牢提稳。去年粮油实现“ 三增”,即面积增、总产增、单产增。另一方面,“ 菜篮子” 产品供应充足,全市生猪出栏 641 万头、牛出栏 33.16 万头、羊出栏 123.31 万
第 1 页 共 3 页
只、家禽出栏 7233.98 万羽、禽蛋产量 41.82 万吨,分别同比增长 3.99%、5.27%、-5.26%、1.22%、3.44%,畜禽产量进一步提升,猪、牛出栏量位居全省第一,肉类总产、禽蛋产量位居全省第一,为保障城乡居民肉食品供应作出重要贡献。全市水产品产量 21.82 万吨,同比增长 4.36%,完成去年任务的 100.97%。
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聚焦聚力推进粮食、生猪、茶叶等十大农业重点产业链建设,持之以恒补链、延链、强链,全市农业产业化新签约项目合计 465 个,总投资 1528.3 亿元,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 1042.7 亿元。全力擦亮、打响“ 襄” 字号农产品品牌,选定“ 襄飘天下” 为我市农产品全品类领军品牌,多方位宣传、多渠道推介,加快打造“ 全品类领军品牌+重点企业品牌+产品品牌” 的“ 襄” 字号品牌矩阵。着力打造全国性农产品交易储备加工中心,明确了“ 一心引领、一区配套、一线联动” 的建设格局、“ 四服务五功能” 的建设定位以及“ 一年出形象、两年成体系、三年见成效” 的工作目标,全国性农产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国家生猪交易中心湖北省交易市场、阿里巴巴线上交易平台等功能性项目完成签约,一批支撑项目基本成形,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加快推进“ 十百千” 工程建设,全市初步建成标杆村 9个、先进村 33 个、提升村 165 个。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 四大工程”。截至去年年底,全市新建改农村厕所 1.52 万户,超额完成全年 1.48 万户建改计划;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 40%;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覆盖率达到 99.7%。乡风文明蔚然成风,全市 5 个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8 个村获评清廉村居建设省级典型村,3 个村获评省级“ 一约四会” 典型村。推动全市 2467 个村修订村规民约,2251 个村运用积分制促进乡村治理。
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 427.95 万亩,占承包地总面积的 55.57%;开展市级“ 小田并大田” 改革试点工作,各县(市、区)共申报市级改革试点
10 个; 争取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 7000 余万元, 托管服务面积 1108 万亩次, 服务小农户 63.44万户次;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共清查核实集体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