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电力报/2024 年/4 月/11 日/第 002 版要闻
农村新能源建设至少“ 一箭三雕”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江亿
见习记者 赵悦婧
农村能源作为我国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和保障,也是我
国能源革命与低碳转型的重要引擎和抓手。
在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进程中,如何更好地利用和发挥农村的资源优势来支持我国能源革命和低碳转型?如何在农村开展新型能源供给系统革命的先行先试?如何解决农村地区发展新能源的难点?近日,中能传媒记者就以上问题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江亿。
中能传媒:您在“ 面向碳中和的农村新型能源系统论坛” 中提到,农村新能源系统是我国能
源革命的突破点。能否解释下这个突破点的意义所在?
江亿: 我国能源革命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零碳电力系统和零碳燃料产供销体系。 基于这个目标,在农村发展新能源至少“ 一箭三雕”。
其一,农村具有巨大的空间资源和生物质材料资源,在未来的零碳能源系统中将从目前的能源消费者转为能源的供给者,不仅能率先实现碳中和,还能为零碳能源系统作出突出贡献。因此,农村新型能源系统的建设将成为我国能源转型的关键工作。
其二,农村将在未来能源结构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据测算,农村目前年用电量不到 3500亿千瓦时,加上农业生产用电也仅 5000 亿千瓦时。也就是说,农村的实际用电量仅为农村未来屋顶光伏发电潜力的 1/5。因此,全面开发利用农村屋顶资源推进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完全可以满足农村生活、生产和交通的全部用能,替代燃煤、燃油、燃气和生物质,推动农村的全面电气化。农林牧区将可彻底取消一切燃煤燃油和燃气,也不再燃烧秸秆。同时,农村全面电气化后,即使用电量随生活生产水平的提升会有所增加,但农村地区仍可将富余电量输出到大电网,支持国家能源系统。同时,农村实现了全面电气化后,置换出来的生物质材料,就可以被加工成固体、液体或气体形式的商品燃料,进入燃料市场。因此,未来的农村不仅能输出粮食,同时也能够输出宝贵的零碳电能和零碳燃料。
其三,可以把农村看作是尝试新型电力系统政策机制的绝佳实验场所,对进一步实现全国范围内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起到先行先试的作用。以村为基础的新型电力系统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