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dawenge2014
农民日报/2024 年/12 月/7 日/第 003 版专题
海南乡村振兴典型经验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海南开展“ 百社联百村· 携手共富” 行动 探索乡村振兴多元化路径
2024 年,海南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 百社联百村· 携手共富” 行动,引导支持社会组织采用“ 一社一村”“ 一社多村”“ 多社一村” 等多种方式与乡村灵活结对,从健全保障制度、加强信息互通等方面着手,坚持多元化路径探索,发挥社会组织牵头赋能乡村振兴的影响力、号召力,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动、功能互补,通过产业帮扶兴农、智力帮扶强农、文化帮扶惠农、公益帮扶助农, 努力打造联农带农富农新模板。 125 家社会组织同 209 个乡村结对, 覆盖全省 18 个市县,近 100 万名群众直接受益。
一是产业帮扶激发乡村经济活力。海南省聚焦热带高效农业种植、渔业养殖、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及文化建设等五大产业,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开展产业项目合作,培育特色产业、做好“ 土特产” 文章。万宁市海洋渔业协会大力推广东星斑海水养殖,带领养殖户做优种苗选育、做大养殖规模、做强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价值,协助万宁市获颁“ 中国东星斑之乡” 区域特色品牌称号。在产业发展链条方面,建立利益联结和联动带农机制,探索形成品牌共有、利益共享的可持续助农新模式,有效带动农民增收。文昌市文昌鸡协会扎根农村,推广“ 传味乡村振兴” 助农活动,助力 4 个镇 9 个村委会建设标准化养殖农场,今年共为 562 户居民带来5167 万元养殖纯收益。在热带高效特色农业领域引领方面,持续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加强对乡村文化赋能和旅游带动作用,做靓乡村文旅品牌。海南省椰子产业协会助力文昌建设中国首座椰子文化主题文旅产业综合体——椰子王国,2024 年累计接待旅游参观近 30 万人次。
二是人才培育夯实乡村振兴基石。海南省鼓励社会组织发挥智力支撑作用,推动技术下乡,梳理形成农业技术、经营管理等培训课程,为乡村精准匹配科技专家,培养乡村本土人才,提升农民技能水平,为乡村引智引才。乐东县蜜瓜协会举办现场观摩会、技术培训、种苗扶持、印发栽培管理技术手册,辐射带动农户 1500 多户。文昌市水产养殖协会对养殖户定期开展技术指导交流会、培训班,组织东风螺养殖户成立多个合作社,提供检测、技术指导等服务,惠及 33 个乡村。东方市花卉协会筹建东方市花卉产业的科技小院项目,开展岗位对接与就业服务,提供农民产业工人岗位 1500 余个,发放劳务费超 6700 万元。东方市鳄鱼产业协会形成集研发、养殖、观赏、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于一体的现代化鳄鱼产业集群,带动 3.75 万村民以土地、租金等方式入股,提供产业工人岗位近 1700 个。定安县圣女果协会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培训、种苗扶持等帮扶,举办圣女果采摘节活动,促进农民增收约 6000 万元。
三是文化帮扶塑造乡村文明风貌。海南省以生态为抓手,通过提供人才、科技、标准、资金等支持,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保护、乡村规划建设,有效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定安县电子商务协会以“ 美丽乡村+电子商务” 为导向,通过“ 零污染” 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琼海市旅游协会积极协助博鳌沙美村、大路镇世界热带水果之窗等美丽乡村业主单位完善和提升功能配套,助力琼海市建成 4 个省级美丽乡村。临高县歌舞团加强农村精神文化产品的供给,提供低成本、参与度高的农村休闲娱乐方式,选派文艺志愿者深入结对村,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培训农村舞蹈队、文艺队,创排当地“ 哩哩美” 歌曲及舞蹈,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尚。
四是公益帮扶传递社会关爱温暖。海南省嫁接乡村慈善资源,设立公益互助基金,开展助学、助老、助教、助困等活动。持续推进“ 五社联动” 行动,形成多元合力,拓展乡村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社区治理、社会事务、平安建设等公益细分领域,助力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
第 1 页 共 4 页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dawenge2014
治理能力现代化。海南省慈善总会设立 22 支社区慈善基金,累计募款 840 多万元,用于乡村扶老、助医、助学等慈善项目。2024 年,海南省民政厅安排资金 330 万元,分别在省级和海口、三亚、文昌、琼海、陵水、保亭等 6 个市县同步开展,共征集公益项目 230 个,支持 62 个优胜公益项目落地,举办各种活动 912 场次,服务群众 7 万余人次。
临高县:聚焦四项收入构成 做足农民增收文章
今年以来,海南省启动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