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东莞日报/2022 年/6 月/1 日/第 T24 版交投集团|水务集团
东莞市水务集团聚焦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供水治水主责主业
激发企业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本报记者 周桂清
拧开水龙头,就是白花花的自来水。东莞千万人口享用优质安全饮用水的背后,凝聚着东莞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水务集团”)的汗水和智慧。自 2018 年 3 月重新组建以来,水务集团聚焦国企深化改革和供水治水主责主业,加快推进全市治污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改善城市水生态;稳步开展各项供水工程建设,全力推进全市“ 供水一张网”的整合任务,构建城市供水新格局;持续抓好疫情防控、落实惠企纾困政策,为东莞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双统筹”、夺取“ 双胜利” 营造良好的水务环境。
治水,跑出东莞加速度
水务集团坚持“ 民生水务” 的发展理念,全力担起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主力军重任,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污水处理设施是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终端,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后有效削减污染物,为减排打下基础,改善河涌水环境。水务集团全面完成 36 家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以“ 一周一通报” 的督导力度和“ 百日攻坚” 的高压态势,全力以赴抢抓工程进度,将原来近一年的施工工期平均压缩一半,于 2019 年 10 月 31 日实现全部通水试运行,2020 年 5月正式投产,真正跑出东莞治水加速度,为东莞夺取水污染治理攻坚战胜利夯实基础。
此外,水务集团积极推动新一轮 13 个污水处理厂新扩建项目,高质量推进污水治理提质增效。项目近期总规模为 84.5 万吨/日,远期总规模为 94.5 万吨/日,其中东城温塘二期、寮步竹园三期项目 2021 年 8 月动工建设,其余项目正有序推进。
截污是水污染治理的关键环节。水务集团全面建成东莞市水生态建设项目五期工程,管网长度 1589 公里,泵站 23 座,进一步提高污水收集率,提高污水厂进水污染物浓度,充分发挥污水处理效率。此外,稳步推进管网完善工程、历史存量管网的排查和移交接收工作,完成全市主干管、水生态一至五期等约 6000 公里管网资料入库成图,基本完善全市管网信息平台一张图,有效保障污水收集输送功能。
深度参与河涌水环境整治。全面完成茅洲河界河段综合整治(东莞部分)工程 11.88 公里的水利工程和景观绿化工程,加快推进东引运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如今,茅洲河从污染严重的河流蜕变为水环境显著改善的典型代表,东引运河流域 194 条河涌完成清淤施工,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供水,构建全市一张网
水务集团坚持“ 安全优质供水” 宗旨,全力推进供水资源整合,供水版图全面铺开。
高效推进全市供水一张网整合工作。水务集团通过组建攻坚队伍、先托管后整合、镇整合村、市整合镇、试点先行等举措,扎实推进东莞市“ 供水一张网” 整合工作,先后出台《东莞市“ 供水一张网” 整合工作托管期间供水安全保障机制》等系列配套指引,全力保障整合各项工作高效推进。
2021 年,顺利完成 26 个镇属供水企业进驻托管,协助完成 207 个村(社区)的供水资源整合,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供水“ 一张网” 全覆盖,为千万人口的饮用水实现“ 同城、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 夯实基础,为全市做好“ 双统筹”、夺取“ 双胜利” 营造良好水务环境。
第 1 页 共 3 页

全面完成市第二、第四水厂取水口迁移工程。紧盯目标工期,全力破解顶管难度大、施工风险高等难点堵点,2021 年 8 月底工程全线通水,有效改善南城、高埗、中堂、石碣、麻涌、洪梅、万江、望牛墩、道滘、厚街、沙田、虎门等镇街用水质量,缓解咸潮上溯的影响,进一步提升 120万人的用水质量。
此外,积极推进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