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财会信报/2023 年/7 月/3 日/第 007 版学术
完善国有企业财会监督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可克达拉市新城市政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叶丹
当前,财会监督已受到国家政策层面的高度重视,并将其纳入X和国家的监督体系。本文通过分析国有企业财会监督的意义,针对国有企业财会监督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优化建议。
国有企业财会监督指的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状况、财务成果以及会计核算进行检查、监测和督导。通常情况下,实施财会监督的主体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部分,各财会监督主体通过现场或非现场、线上或线下相结合的检查和监测的方式,对企业重大财会管理事项、日常会计核算、资金活动、资产评估、关键财务指标以及内部授权审批程序等多财会维度进行全面检查监督,可以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财务会计活动,促使国有企业财务会计活动更具合法性、合规性和真实性。
一、国有企业财会监督的意义
(一)有利国有企业构建现代企业制度
国务院办公厅在 2017 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国有企业管理层内部必须明确职责定位,确定各自职责定位下的事权、财权范围;国资委一直将国有企业现代制度建设作为国企改革方向,不断推动国有企业内部治理构架优化组合与再造,以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由此也反映出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其重点在于规范内部权利运行,并明确各自授权范围内的责任和义务,而对于承担国有资本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国有企业来说,无论是权利运行,还是责任落实,其核心问题在于投融资、大额资金、财务成果指标等重大经济管理事务,而这些重大经济事务正是财会监督的重要内容。因此,通过对国有企业重大经济事务的财会监督,对推动国企业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利于加快优化国有经济结构布局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已圆满收官,通过国企“ 1+N” 改革行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已基本确立,国有资产监督体系已基本形成,企业X委、董事会以及经理层各行其职,协同配合,不断推动构建国企新发展格局。 然而,在当前国际国内产业链和消费结构发生重大改变的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如何在新的经济环境下调整产业布局、如何推动国有企业淘汰旧产能和非优势业务、 如何促使国有企业集中资源优势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未来发展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重点问题,而诸如此类问题的解决,必然涉及到收入确认、减值计提、投资并购、“ 两非” (非主业和非优势)、“ 两金” (低效资产和无效资产)清理以及存量资产盘活核算等重大财务会计事务,这就需要根据国资委“ 强监督、严问责” 的要求,进一步强化财会监督在国企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三)有利于提升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国务院、国资委在 2022 年 3 月印发的《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央企业必须在年度工作目标中将财务管理体系建设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并制定分步实施计划,细化时间节点,确保计划方案的落地实施,争取在 5 年内实现会计信息质量全面达标,这就需要国有企业在“ 票、账、表、钱、税” 多层面核算领域实现精细化、集约化管理,规范财会核算业务流程、操作守则,并强化这些重点领域的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并对监督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不断提升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二、国有企业财会监督面临的问题
(一)财会监督制度体系不健全
第 1 页 共 3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当前,虽然国有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体系较为完善,并在核算、资产、资金、费用等层面的财会监督中发挥了重要的制度作用,但在财会监督过程中,财会制度并不直接管理财会监督制度,在财会监督制度体系缺失的环境下,财会监督定位、监督流程、监督范围以及职责权限较为模糊,特别是在企业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过程,财会监督部门的话语权难于得到保障,比如在利润分配方案、收入确认、减值计提等重大财务事项中,大多是由董事会或股东大会直接决策,财会监督作用无以体现。
(二)基层财会监督力量式微
国有企业组织架构较为复杂,二、三级等基层单位数量较多,而且分布于不同区域,这就加大了财会监督管理难度,虽然集团企业总部财会部门通常会定期汇总基层单位财务报表信息,并按月或按季对基层单位例行财会检查,但由于管理半径过大,集团企业总部对基层单位的财会检查范围、频次有限,以致基层单位的财会差错问题、违规问题的发生率一直难以得到遏制。
(三)管理会计工具在财会监督中的作用有限
管理会计工具指的是应用于财会分析、控制与监督的方法与技术手段,比如平衡计分卡、作业成本法、可行性分析法等,在企业财会监督和风险控制中的作用较为明显,但从国有企业实务操作现状来看,虽然财会记账、核算、报表体系较为规范,但大多只停留在基本操作的浅层面,管理会计工具在企业财会监督中的应用覆盖面和应用率不高,以致财会人员无法从核算数据中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