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北大荒日报/2024 年/5 月/7 日/第 001 版
万象“ 耕” 新涌春潮
——北大荒集团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春耕生产纪实
北大荒融媒体记者 孙园园
一年之计在于春,年年好景在于“ 新”。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 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上,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路径。这个春天,作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 压舱石” ,北大荒集团向新出发、追新而行,各地紧锣密鼓推进春耕生产工作,新技术应用、新农机驰骋、新品种落地、新农艺见效,一曲农业生产的新歌在黑土地上唱响⋯⋯
良种培育攻关
“ 种出” 农业新质生产力
国无农不稳,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生产的“ 芯片” ,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端得牢不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北大荒集团将种业振兴视为关键之举。
今年 1 月,黑土地上已经盖满厚厚的积雪。在北大荒农业股份七星分公司农业科技园区,相较于室外零下 26 度的极寒天气,人工气候室里仿若盛夏,水稻已经扬花抽穗,可以闻到淡淡的稻花香。
“ 有了人工气候室,我们的育种工作就能大大提速了。” 分公司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少波说。良种需要时间“ 沉淀” ,但传统水稻育种周期长,在南繁基地一年最多繁育 2~3 代,育成一个新品种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
为加速水稻育种进程,分公司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建设人工气候室,与中国农科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合作打造“ 水稻育种加速器” ,模拟自然界气象条件,通过光、温、营养耦合,突破自然条件和作物生长周期限制,实现快速育种。
育种到底有多快?“ 作物生长周期‘ 减半’ ,60 天左右就可以收获,全年可迭代 6 次。” 分公司总经理黎东光自豪地说。
眼下,人工气候室里开展的是16 个超级稻样本的F0 代杂交水稻,稻苗长势良好,优势逐渐显现。不仅如此,近年来,分公司与华中农大“ 绿色超级稻” 工作站先后开展水稻品种资源、开展水稻品种抗病性鉴定试验,对绿色超级稻“ G3” 进行配套栽培技术合作,推进水稻品种遗传改良。同时,还开展稻瘟病、褐变穗等气传性病害研究,挑选出适合本地区生长的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加快水稻品种更新换代步伐。
“ 据我们统计,‘ G3’ 品系氮肥使用量减少了 30%,连续 3 年实验亩产超 1400 斤。” 七星技术人员罗少杰说。种子好不好,产量是最好的证明。今年春耕期间,分公司将继续试验种植“ G3” 绿色超级稻 20 亩,育种专家们将在这里进行新一轮高产攻关试验,让科研走出“ 象牙塔” ,转化为生产力。
一粒种,万担粮。“ 水稻品种“ 龙垦 2021”、大豆品种“ 龙垦 3092”、玉米品种“ 垦沃 6339”“ 科沃 931” ⋯⋯一粒粒良种的背后是北大荒重视良种繁育成效显著。北大荒集团紧紧围绕国家种业振兴战略,推进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力打造农科教、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的北大荒种业发展模式,努力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 种源自主可控,从源头提升粮食产能,坚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智慧农场建设
“ 蓄能” 农业新质生产力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4 月 9 日,在共青农场河北庄管理区的水稻育秧大棚,整齐摆放的育苗盘上已经长满了秧苗,放眼望去,一组组禾苗青翠欲滴,长势喜人。 入口处一面 LED 显示屏上滚动
第 1 页 共 3 页
呈现着当下棚内气温、湿度、光照等 10 余项农情信息。
杨平是河北庄管理区种植户,今年他种植了 300 亩水稻,他发现自从有了智慧农业云平台,他的育秧大棚变“ 聪明” 了,“ 以前我都是起早通风,多次往返大棚观测温度,手动调整卷帘高度。现在我在家用一部手机就能把这些活都干了。”
“ 我们在每栋秧棚配置光感器、 CO2 传感器,应用智能卷帘控制系统、 水肥一体化喷淋系统等,种植户只需下载智慧农业云平台 App,就可以安坐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