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资料+:114】]
[更多资料 + :114]
温州日报/2023 年/2 月/14 日/第 002 版要闻
[更多资料+ : 114]
温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2023 年 2 月 9 日在温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葛益平
各位代表:
我受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
见。
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
2022 年是X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本届市人大常委会履职的开局之年。在中共温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和省、市X代会精神,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全面落实“ 四个机关” 定位要求,守正创新、锐意进取,依法履职、担当作为,实现新一届人大工作良好开局。一年来,共举行 10 次常委会会议、 21 次主任会议, 制定修订地方性法规 3 部, 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 42 个,作出决议决定 12 项,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142 人次,充分发挥民主法治建设的第一线作用,为加快建设更具活力的“ 千年商港、幸福温州” 作出积极贡献。[更多资 料+ :114]
一、坚持X的二十大精神指引,牢牢把握人大工作正确ZZ方向
常委会始终旗帜鲜明讲ZZ,坚持X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实际行
动坚定捍卫“ 两个确立”、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切实扛起新时代人大工作ZZ责任。
坚定不移强化思想ZZ引领。突出迎接X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学习宣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的主题主线,严格落实常委会X组“ 第一议题” 制度,就 22 个议题组织 12 次集体学习,第一时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X中央和省委、市委重要会议精神。通过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联席会、代表培训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X的二十大召开后,按照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的要求,深入参与“ 大学习大宣讲大调研大落实” 活动,开展多形式、分层次的集中学习、主题宣讲、理论研究等,准确领会X的二十大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在全市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中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
坚定不移坚持X的全面领导。市委对人大工作高度重视,刘小涛书记一年两度参加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两次到人大代表联络站调研,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对人大工作勉励肯定、把脉定向。常委会X组坚决维护市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严格落实X领导人大工作各项制度,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立法议题、人代会等重要事项,并协助市委做好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情况专项督查、“ X领导人大工作” 考核,推动县(市、区)X委加强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坚持X管干部与人大依法任免有机统一,依法任命新一届市政府组成人员及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确保X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配合做好全国、省人大代表候选人推荐工作,克服疫情影响,精心筹备开好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选举产生我市出席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93 名,整个过程依法有序、风清气正。
坚定不移贯彻市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市委中心任务谋划推进人大工作,做到市委决策部署到哪里、人大履职就主动跟进到哪里。常态化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紧扣市委全会的部署,依法作出关于促进做强做大“ 全省第三极”、奋力谱写“ 两个先行” 温州篇章的决议,及时把市委的决策主张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坚决落实“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的要
第 1 页 共 6 页
求,常委会班子成员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经济稳进提质、重点项目攻坚、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等调研督查活动,并在产业链链长制、“ 十大指挥部、十大专班” 工作中担任相应职务,积极为鞋业、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链企业解难题、拓市场、谋发展,推进杭温高铁等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度参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重点推动墨池、五马片区、“ 九山书会” 建设和东屿电厂有机更新,有力促进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助力做强做大“ 全省第三极”
常委会紧扣市委的决策部署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积极助推都市振兴、乡村振兴、产业
振兴、文化振兴,在服务中心大局中充分彰显人大的使命担当。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听取审议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下半年政府工作报告,深化计划审查监督,组织人大助力经济稳进提质八大攻坚行动,推动解决强链补链、保供畅供、减税降费等方面问题,促进中央和省委、市委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精准落实。开展“ 大招商、招大商” 攻坚行动专项监督,支持市政府紧盯头部企业、链主型企业开展精准招商,推动新能源、生命健康、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加强科创高地建设跟踪监督,持续助推科创平台建设,听取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报告,合力争取设立温州知识产权法庭,打造“ 科创中国” 温州品牌。审查批准财政决算、预算调整方案,听取审议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和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等报告,加强政府债务监督,助推政府提高资金使用绩效。首次以网络直播形式召开部门预算草案听证会,认真做好 78 个市级部门 2023年预算草案初审,优化调整 319 个项目,完善 347 个项目绩效目标。依法作出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深化常态化监督,促进工作提质增效。
助力城市功能品质跃升。聚焦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对 30 个重大交通项目开展监督,推动年度促完工项目按时完成;梳理形成轨道铁路、机场港口等方面十大重点项目清单,以“ 项目化清单式” 跟踪监督,助力打好综合交通大会战。表决通过府东路过江通道工程、温州文化展示中心等 3 个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审议瓯海区瞿溪老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议案,监督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推动完善城市功能。监督《温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温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贯彻实施,助推高水平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跟踪监督,并组织满意度测评。开展环境保护法贯彻实施情况检查,健全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优化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落实情况审议方式,促进美丽温州建设。
助力共同富裕市域样板建设。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助力打造共同富裕市域样板“ 十大专项行动”,重点围绕山区 5 县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促进“ 一法一条例” 贯彻实施情况开展监督,并听取民族乡村振兴工作报告,着力提升共同富裕成色。上下联动开展就业促进法贯彻实施情况检查, 促进超额完成城镇新增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 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任务。聚焦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开展专题询问,吸引 10 万多人次关注参与,推动我市义务教育“ 双减” 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开展医养结合、长护险等工作监督,推动完善政策体系、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老年友好城市建设。深入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监督政府保质保量完成十方面 52 个项目,有力解决托育护幼、医疗卫生、交通出行等领域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三、把握法治建设要义,有力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常委会牢牢把握“ 让法治这一手真正硬起来” 的要求,依法行使地方立法权,有效监督宪法法律实施,注重加强执法司法制约监督,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温州。
着力提升立法质效。编制市十四届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规划,确定 62 件立法项目,有序推进立法工作。审议通过《温州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 ,聚焦道路、排水、照明设施管理作出创制性规定,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规范指引。精心打磨全国首部专项规范生态环境服务的地方性法规,审议通过《温州市生态环境服务机构管理条例》,促进生态环境服务市场健康发展。修订《温州市物业管理条例》,征求各方意见建议 4000 余条,吸纳瓯江红“ 共享社· 幸福里” 建设等创新
第 2 页 共 6 页
[更多资料+:114]
经验,推动X建引领、依法治理有机融合。加快推进《龙港市社区治理条例(草案) 》立法工作,为全国唯一的“ 大部制、扁平化、市管社区” 改革夯实法治基础。固化提升我市作为全国唯一的社会力量办体育改革试点经验,审议修改《温州市全民健身促进条例(草案) 》 ,提交本次大会审议表决。选聘 40 名专家入选立法专家库,设立 60 家基层立法联系点,不断完善立法工作网络。
着力推动法规实施。开展《温州市“ 两个健康” 先行区建设促进条例》执法检查,条例的制定实施入选 2022 年全国“ 新时代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十大事件” 提名名单,为全国地级市唯一入选项目。创新推进“ 1+5+N” 系列举措、聚力打造“ 两个健康” 先行区的做法,作为全省人大系统攻坚克难唯一典型案例,入编浙江干部学习培训教材。聚焦解决能源能耗突出问题,对节约能源法和省实施办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针对性提出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等审议意见。跟踪监督《浙江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贯彻实施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督促政府压紧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把握杭州亚运会温州赛区筹办契机,开展亚运场馆建设集中视察,跟踪推动《浙江省全民健身条例》贯彻实施,促进全民健身事业持续发展。
着力优化法治环境。纪念现行宪法颁布实施 40 周年,精心组织“ 国家宪法日” 系列宣传活动,广泛弘扬宪法精神。监督法治政府建设及市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法履职情况,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常态化出庭应诉,促进行政诉讼案件收案数、行政机关败诉率“ 双下降”。上下联动开展《浙江省综合行政执法条例》执法检查,结合“ 大综合一体化” 行政执法改革任务,分类推进乡镇(街道)“ 一支队伍管执法” 改革,促使行政执法效能大幅度提升。在听取和审议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报告的基础上,依法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决定,助推提升法律监督质效。围绕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建设,监督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优化法官、检察官履职评议工作,规范司法权力运行。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专项监督,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高标准推进备案审查工作,坚持“ 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 39 件,督促纠正 5 件。依法做好人大信访工作,受理群众来信 219 件次、来访 68 人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强化数字化改革赋能,着力拓展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平台
常委会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全力打造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深层次推进人大
工作创新和能力建设,促使民意更通达、决策更科学、工作更高效。
纵深推进人大数字化改革。迭代升级市人大数字化改革“ 1512” 总体框架,夯实“ 平台+大脑” 基础底座,加快贯通人大立法、监督、代表、智治(机关工作)应用以及法治保障五大综合应用体系。承接全省人大备案审查系统向乡镇拓展试点任务,组织开发备案审查建议数字化受理平台。突出人大监督工作重点,优化开发运行监督全流程应用和财经、养老、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民宗侨外等 6 个特色场景,与政府有关部门实现应用贯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保证监督常态化、实效性。其中,财经综合监督 4.0 版获得第三届“ 浙江人大工作与时俱进通报表扬” 优秀奖。
创新打造基层单元亮点特色。系统谋划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 1261e 系列” 体系架构,推动人大各专委核心业务下沉,重点打造“ 立法 e 点通”“ 共富 e 起来” 等 8 个“ e 系列”特色场景,在各县(市、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中挂牌建设 13 家示范站和 94 家特色站,以数字化改革赋能代表联络站迭代升级。聚焦“ 联、商、督、促、智” 五大功能,率全省之先设计运行“ 活力指数”,有力撬动基层单元实战实效。去年 8 月份应用场景上线以来,全市各级人大发布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