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郑州日报/2023 年/6 月/28 日/第 003 版特别报道
以人大高质量监督助力“ 三个一批” 提质增效
郑报全媒体记者 董艳竹
X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项目是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石,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抓项目、蓄动能,才能激活经济发展新引擎。2021 年 7 月,河南发出“ 三个一批” 项目建设最强动员令。作为省会城市,郑州牢固树立“ 项目为王” 鲜明导向,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锚定“ 两个确保”、深入推进“ 十大战略” 行动的重要抓手,大力开展“ 三个一批” 项目建设活动,集中精力拼干劲、拼项目、拼招商、拼环境,一个个重大项目的引进、落地和建设,正在成为新时代郑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识和靓丽名片。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年度监督计划,6 月 27 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郑州市“ 三个一批” 项目建设活动开展情况的报告。这既是市人大常委会着力支持项目建设,积极助推我市全力以赴拼经济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人大制度优势,切实为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凝聚智慧和力量的生动实践。
立足全局“ 谋” 一域
让人大监督更好服务发展大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强调: “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把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权用起来,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
对“ 三个一批” 项目建设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是市人大常委会职责所在,更是工作所需。为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市人大常委会及早谋划,有序推进,努力以高质量监督推动全市“ 三个一批” 项目建设力度更大、结构更优、效果更强。
“ 人大相关委员会要聚焦重点项目落地、平台载体建设、营商环境优化等监督重点,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广泛吸纳意见建议,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推进‘ 三个一批’ 项目建设情况。” 今年 3 月 31 日,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印发《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听取和审议市政府“ 三个一批” 项目建设活动开展情况报告的实施方案》,明确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时间节点、方法步骤,要求严防弄虚作假,力戒形式主义,切实提高监督实效。
“ 三个一批” 项目建设工作环节多、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监督形式要多样化、多元化。4月 25 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召开“ 三个一批” 项目建设活动开展情况座谈会,与会人员实事求是说进展、不遮不掩晒问题、结合实际谈打算,全力做好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这一“ 功课”。
“ 盯牢项目入库环节,督促相关部门把好项目‘ 入口关’ ”“ 重点关注签约后迟迟不见开工、建设进展缓慢、产出效益不高的项目,摸清问题原因,实行挂图作战”“ 市县两级人大要密切协同,联动开展监督,增强监督的整体效应” ⋯⋯ 6 月 1 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 三个一批” 项目建设活动开展情况报告动员会,再次发出动员令:奋力以人大依法监督的“ 组合拳” 打出项目建设的“ 加速度”,切实为打开郑州高质量发展新天地提供“ 强引擎”“ 硬支撑”。
目标已定,方向已明,势必全力以赴。6 月 2 日,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各开发区人大工委、区县(市)人大常委会下发《关于开展“ 三个一批” 项目建设活动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各开发区人大工委、区县(市)人大常委会在本辖区组织开展“ 三个一批” 项目建设活动专题调研,
第 1 页 共 4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形成市县两级人大协同联动,做到齐心协力、握指成拳,确保监督工作动真格、见真章、出实效。
同时, 市人大常委会成立 6 个专项调研组, 6 位常委会领导带队分赴 16 个开发区、 区县 (市) ,带着责任、带着任务、带着问题,下工地、访企业、进车间,深入基层一线,扎实开展调研。所调研的项目中,既有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项目,也有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涵盖民生和社会事业等多个方面。这些项目的竣工、投产、达效,将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俯下身子“ 究” 实情
让人大监督问题导向始终鲜明
人大监督贵在一个“ 真”,不能一味“ 鼓掌”,更重要的是要以问题导向为方向,确保真发现问题、发现真问题。
“ 三个一批” 活动开展以来,全市上下集中精力抓项目、强投资、增动能,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主抓手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目前,我市共开展“ 三个一批” 项目建设活动 8 期,高标准承办全省活动主会场 5 次,累计入选项目 1258 个。前 7 期累计选报“ 三个一批” 项目 1148 个,总投资 12456.8 亿元,累计完成投资 5540.8 亿元。其中,“ 签约一批” 项目 216 个,已开工 192 个;“ 开工一批” 项目 606 个,已投产 367 个;“ 投产一批” 项目 326 个,已达效 325 个,签约项目、开工项目、 投产项目总投资额均位居全省第一。 现有第 8 期 “ 三个一批” 项目 466 个, 总投资 5598.6亿元,其中,“ 签约一批” 项目 67 个,已开工 20 个;“ 开工一批” 项目 271 个,已投产 47 个;“ 投产一批” 项目 128 个,已达效 99 个。
一串串数字印证着郑州“ 三个一批” 项目建设热潮翻涌,“ 项目为王” 的主旋律已然唱响。
但数字背后,“ 三个一批” 项目建设还有哪些“ 症结” 亟待破解?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视察报告直接 “ 抛出” 的问题 “ 辣味十足”:“ 目前,我市已开展 8 期‘ 三个一批’ 项目建设活动,成绩有目共睹,但有些重要项目因谋
划储备不足未能开工。比如 2022 年,全市签约‘ 三个一批’ 项目中外资项目仅有 4 个,距离省政府要求外资项目占比原则上不低于签约项目总量的 10%还有一定差距。”
“ 一些重资产项目,因为投资体量大、建设周期长,存在前期规划论证、方案设计等准备不充分的问题,导致项目短期内无法实质性开工。”
“ 全市‘ 三个一批’ 项目中,产业项目占比超过 50%,但不同区县(市)之间项目结构差异较大,产业发展不均衡,存在项目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 对列入‘ 三个一批’ 的项目,各级领导都很重视,也帮助企业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在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