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池州日报/2023 年/6 月/17 日/第 001 版
池州市深化X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机制——
民生立法“ 小切口” 助推社会“ 大治理”
记者 秦峰 张敏
“ 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吴军介绍说,自 2015 年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池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X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不断完善立法机制,先后出台了一批“ 小切口”、立得住、真管用的“ 民生小法”,解决了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倾听群众呼声 回应立法期盼
2020 年 12 月 13 日 11 时许,城区一女子报警称,她的孩子在放学时被狗咬伤。邻居告诉她肇事犬为静安新城小区某住户所养。该女子上门寻求解决方案,对方却表示与己无关,于是发生争执,双方扭打在一起。
“ 在池州,犬只咬伤市民的事情时有发生,而在规范管理方面,国家和省级层面没有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2021 年以前,我市也仅规定专项整治期间的牵头部门和主管部门,常态化养犬管理工作处于空白状态。” 吴军介绍说,市民对养犬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呼声较强烈。
于是,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相关市人大代表、专家,对我市养犬管理情况展开立法调研,积极借鉴合肥、蚌埠等市管理和立法工作经验做法。2021 年 3 月 1 日, 《池州市养犬管理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明确规定“ 重点管理区内,携带犬只外出应当‘ 用长度一点五米以下的犬绳牵领’ ‘ 制止犬只攻击行为’ ‘ 避让行人’ 。” 该条例第二十八条还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走失、遗弃的犬只的,可以将犬只送至犬只收留场所或者告知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进行处理。
贵池区疾控中心的一项统计恰好佐证了条例实施的明显效果。条例实施前的 2020 年,贵池区有 5000 人以上接种狂犬疫苗。条例实施后的 2022 年,这个数字有了明显下降,为 3800 人左右。
根据公安部门提供的数据, 《池州市养犬管理条例》实施以来,贵池区涉犬类警情呈下降趋势——2021 年 712 起,2022 年 645 起。
市民许真雨经营着一家建材店,每到夏季,他就会穿梭于各个小区,忙于为客户维修空调、冰箱等。他坦言,以前进出小区,最让他头疼的就是一些没有拴绳的宠物犬以及一些流浪犬。“ 现在进出小区放心多了,基本看不到流浪犬,宠物犬也都系着犬绳。”
“ 该条例充分体现了‘ 小快灵’ 立法特点,实现了篇幅小、内容精、时间短、见效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吴军表示。
紧盯重点领域 凸显立法特色
今年 6 月初,在主城区西湖家园小区东门右侧场地,铲车正在紧张作业,物业人员帮忙指挥着车辆前进后退,一堆堆建筑装潢垃圾被放进垃圾清运车。
“ 以前,小区及周边经常可见大堆的建筑装潢垃圾,影响市民出行,也存在安全隐患。现在,每个小区周边都有固定的装潢垃圾堆放点,物业安排专人定期清理。小区乱堆乱放的现象明显改善,小区环境越来越好。” 住在该小区的居民汪红玉感慨道。环境的改善得益于我市 2017 年 1 月
1 日施行的《池州市城市管理条例》。该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对建筑垃圾的处置应当及时。“ 不得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建筑垃圾。 ” 同时,在该条例第六十条,明确了违反建筑垃圾处置相关规定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 城市快速发展,有完善的法治体系做支撑,城市管理水平才能提升,城市才能更美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