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扬州日报/2023 年/5 月/27 日/第 002 版要闻
不负人民重托 书写民主法治建设的精彩答卷
——写在扬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成立 40 周年之际
记者 陈洁文
1983 年 5 月 8 日至 14 日,江苏扬州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并选举产生市第一届人大常委会和 37 名组成人员,翻开了我市民主ZZ发展史上的崭新一页。到 2023 年,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已经走过了 40 年的光辉历程。
40 年来,历届扬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切,尽心履职、依法行权,认真书写扬州民主法治建设的精彩答卷。
1 部程序法、14 部实体法
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
古城保护,生态环境、民营经济发展⋯⋯ 40 年来,通过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市人大常委会作出若干决议,护航城市建设和管理,不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决议督促落实,持续提升民生幸福感。
2023 年 5 月 26 日上午,扬州市人大史料馆“ 重装” 亮相,老领导、市四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吉宜才成为这里的第一位客人。站在“ 古城保护” 篇章的展牌前,吉宜才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 20多年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纪初,扬州房地产市场开始走俏,一些房地产商竞相在老城区搞开发,古城保护面临着威胁挑战。吉宜才告诉记者,作为古街道的皮市街,当时有群众向他反映,皮市街要被拆掉。对此,吉宜才立即叫停了这一举动。 “ 叫停一两个老城区拆迁项目并非长久之计,古城保护亟需系统性的‘ 良方’ 。” 为此,在 2000 年,市四届人大常委会及时作出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议, 要求暂停老城区内拆迁工程, 同时限期编制好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人大尽心履职、依法行权下,老城区随意拆建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5.09 平方公里的古城得以完整保存。这一“ 决议+监督” 的浓重一笔,写就了扬州人大 40 年来的经典传奇。
40 年来,随着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市人大常委会依法行权的方式和内容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2015 年 7 月 31 日,扬州成为全省首批获得地方立法权的城市之一,数年间,1 部程序法、14 部实体法,记录下扬州市人大常委会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的铿锵步伐。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主任彭苏宁说,坚持做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一些法律的出台为城市管理、古城保护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都发挥了很大作用。
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成立 40 周年座谈会上,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洪军动情地说,转眼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