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新余日报/2023 年/4 月/13 日/第 001 版
为乡村振兴绘就法治画卷
——市人大常委会助推乡村振兴活动综述
本报记者 王若刚 通讯员 敖楠
金色的稻谷、红彤的蜜桔、火红的辣椒、成片的油茶、成群的牛羊⋯⋯站在渝钤广袤的田野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幅“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X中央和省、市委关于乡村振兴工作决策部署,坚持与X委同心政府同向、与人民群众同频共振,将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作为人大一项重大ZZ任务和重点监督工作,持续开展助推乡村振兴专题监督活动,充分发挥“ 助推乡村振兴联系点、联络员” 的积极作用,通过统筹推进、典型引路、多方推进,凝聚起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有效推动粮食安全保障、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为新余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绘就了法治画卷。
同频共振促监督
省人大常委会 2022 年助推乡村振兴活动启动后,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立足新余市情,快速建立起以省、市、县三级联系点为主体的工作网络和以联络员为纽带的沟通机制,掀起了同频共振开展助推乡村振兴活动的热潮。
阳春三月,记者来到渝水区新溪乡西江村中国古油茶产业基地,连绵起伏的丘陵山坡上,一棵棵百岁“ 高龄” 油茶树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这棵油茶树便是目前整个西江古村最古老的油茶树,树龄有 280 多年。” 渝水区人大代表、西江村X支部书记傅国生指着路边一棵粗壮的油茶树说,“ 我们这里的古油茶树平均树龄 180 年,虽然产量不高,但出油率却是普通高产油茶的 2倍左右, 达到 10%的出油率, 并且村里一直在积极对接林业部门, 争取老油茶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延伸价值链。”
傅国生告诉记者,在省、市人大常委会和有关部门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西江古村目前与亚林中心合作,立足现有资源,致力把这片古油茶林打造成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和全省一流的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全省一流的科研科普教育基地、全省一流的产业振兴示范基地。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响应国家粮油安全战略,强力助推我市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去年 5 月,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组织市林业局、渝水区及有关乡、村负责人到丰城市白土镇岗霞村等地考察调研,推动我市利用农村“ 四旁” 空闲地种植油茶树,全力发展油茶苗木产业。选择新溪、南安、下村 6 个自然村先行先试,将油茶产业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试点工作方案得到省人大常委会领导的批示肯定。截至目前,6 个试点村已种植油茶 1 万多株,西江村油茶苗木基地已按要求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并投入使用。
在助推乡村振兴活动中,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主题抓重点,将年度监督调研工作与主题监督活动紧密结合,同步推进,选择粮食生产、畜禽养殖、产业发展等 3 个主题进行重点监督,先后对乡村振兴“ 一法一条例”、《新余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开展执法检查,并对早稻春耕备耕、不卫生粮收购以及《新余市支持蜜桔产业发展三十条措施》落实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全年开展执法检查 2 次、专题调研 3 次、专项视察 4 次,向同级人民政府提出监督意见建议共 17 条,以精准的监督调研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市落地见效。
树立典型作示范
省、市、区三级人大助推乡村振兴联系点渝水区姚圩镇新宋村,原本属于“ 无山、无厂、无
第 1 页 共 3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资源” 的“ 三无村”,村级集体经济极度薄弱。面对这一局面,村X支部决定将乡村振兴工作重心放在产业振兴这一薄弱环节上,于 2018 年引进广东鑫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工厂化育秧这个新型产业,村集体以土地和厂房入股,以“ 集体+农户+合作社” 合作模式,成立新余市隆升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2019 年建立水稻育秧工厂,采用工厂化育秧、机械插秧等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开展水稻生产社会化托管服务。2022 年,合作社在原有 50 亩育秧大棚的基础上,新争取乡村振兴资金 1000 万元,建设高标准育秧连体钢架大棚 160 亩,现已全部完工并已种上圣女果,真正做到当年投入当年见效。
乡村有产业,农民增收入。目前,新宋村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