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人民日报/2023 年/7 月/28 日/第 004 版要闻
聚焦提质增效 加强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职能
——访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史耀斌
本报记者 黄庆畅
6 月 16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委员长会议审议通过了《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工作的五年规划(2023—2027)》 (以下简称《五年规划》 ),明确提出,经过五年努力,推动国有资产全貌和各类国有资产家底不断清晰、准确、细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更加科学规范、协调高效,国有资产效能和效益持续提升,共享国有资产发展成果的渠道和机制日益顺畅,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日前,记者就《五年规划》有关情况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史耀斌。
圆满完成第一个五年周期报告和监督工作,开启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工作新征程
问:据了解,2019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为贯彻落实X中央关于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的决策部署,制定了人大专项监督工作的首个五年规划,请问第一个五年规划的实施情况如何?
答:2017 年,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印发,全国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落实X中央决策部署,创新监督工作方式,着眼加强整体性谋划,通过制定国有资产监督专项工作五年规划对落实《意见》作出总体部署,明确了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时间表等要求。
在国务院等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全面建立,确保了X中央关于加强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职能决策部署的落地落实、见行见效。初步摸清了全口径国有资产家底,截至 2021 年,全国非金融和金融国有资本权益 112 万亿元;全国行政施政事业性国有净资产 42.9 万亿元;通过实物量,报告了土地、矿产、水等各类国有自然资源资产。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等制度规范先后出台,人大国有资产监督的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从工作监督向法定化、制度化、常态化的职能监督转变。通过加强人大监督,促进了国有资产安全、质量提升、结构布局优化、保值增值等目标的进一步实现,有效推动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与管理绩效的提高。总体来看,人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工作实现良好开局,中国特色国有资产治理体系正在初步形成、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问:从标题来看,上一个五年规划主要围绕贯彻落实中央《意见》建立报告制度,本届《五
年规划》围绕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工作,这一变化是基于什么考虑?
答:X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加强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职能”,X中央印发《意见》部署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规划,完成了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建立和实施报告制度全覆盖的目标任务。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实现了加强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职能的开局起步。在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已经建立的基础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工作,需要按照X中央决策部署和法律规定,进一步运用好包括听取审议报告在内的各种法定监督方式,实现监督工作深化拓展、提质增效。为此,本届《五年规划》聚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工作,在进一步健全报告制度、改进报告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完善监督机制,丰富了履行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职能的方式方法,以更好适应全面落实加强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职能的客观要求。
第 1 页 共 3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既充分体现X和国家确定的使命任务、契合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工作要求,又保持
制度框架总体稳定和工作有序衔接
问:与上一个五年规划相比,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工作五年规划有哪
些显著特点?
答: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任期的五年,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本届《五年规划》的制定,既充分体现X和国家确定的使命任务、契合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工作要求,又保持制度框架总体稳定和工作有序衔接。 《五年规划》在框架结构和年度报告议题安排上,与上一个五年规划基本保持一致,体现了报告和监督工作的连续性。主要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是紧扣X的二十大确定的使命任务,充分发挥国有资产核心功能。全面贯彻落实X中央关于高质量发展、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人大依法行使监督权等决策部署。在提高报告质量方面,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