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代表报/2024 年/4 月/2 日/第 002 版新闻· 综合
更好满足百姓的味蕾享受
——河南省漯河市人大常委会助推食品产业发展纪实
本报通讯员 林民环 邓一
自古以来,人们追求美食的脚步从不停歇。作为首家中国食品名城,河南省漯河市作出了建设现代化食品名城的决定,提出要做世界餐桌的供应者、健康食品的引领者、未来食品的探索者、美食文化的创造者。
漯河市人大常委会按照市委决策部署,积极践行“ 大食物观” ,将食品产业发展作为监督重点,综合运用专题调研、专项工作视察、工作评议暨专题询问等方式,助推食品产业发展和现代化食品名城建设,不断满足老百姓日渐丰富的高品质生活味蕾享受。
精心培育食品产业发展沃土
食品产业是漯河的支柱产业。
为守护好人民群众“ 舌尖上的安全” ,漯河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对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针对食品生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等问题作出有关审议意见;针对部分食品生产企业科技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开展科技创新工作专项视察;针对政务服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对《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落实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情况开展工作评议暨专题询问,并作出《漯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定》和有关评议意见,交市政府贯彻落实,为漯河市食品产业从大而全到强而优转变奠定基础。
漯河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和作出的决定等,围绕政策体系、体制机制、食品文化、研发投入等重点,组织市、县、乡、村 4 级干部包保全市 1.9 万余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全链条责任体系,织密纵向通达末端、横向分片包干的立体化监管网络;创新实施“ 六图工作法” ,发布落实食品安全“ 两个责任” 操作指南地方标准,推动各项食品安全管理规定和操作规范落实到位;开展食品安全隐患百日集中整治行动,及时化解风险隐患;持续加强“ 互联网+食品安全” 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实现从传统监管到现代化监管的转变,构建起严防、严控、严管的治理体系,为加快形成有利于食品产业发展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培育了肥沃土壤。
倾心助推食品产业持续发展
如何帮助产业规模超 2000 亿元、已成为河南省万亿级食品产业集群重要支撑的漯河食品产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实现跨越发展,成为漯河市人大常委会重点关注的课题。
2023 年,漯河市人大常委会将工作重点放在支持中原食品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上。2023 年 2 月,刚当选不久的首届漯河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组成人员来到中原食品实验室开展第一次集体调研,专题听取实验室建设情况汇报,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提出真知灼见,帮助实验室解决遇到的问题,引导企业主动与实验室对接参与成果转化。10 月 26 日,漯河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府关于中原食品实验室建设和发展情况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