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十堰日报/2024 年/1 月/9 日/第 010 版特别报道
与发展同频 与民生共振
——从数字之变看我市人社工作成效
记者 毛以国 通讯员 张勇 何梦琪
建设 10 个充分就业创业示范社区暨“ 家门口” 就业服务站,打造十堰“ 就业+社区+服务站+零工驿站” 服务品牌;
落实各类补贴和贷款资金 42.9 亿元,惠及企业 4.1 万家次,惠及人员 24.6 万人次;
扩宽城乡居民个人缴费空间,实现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2022 年、2023 年连续两年“ 全域提标”;
就业创业工作被省政府督查激励,获得倾斜资金 4132 万元,成功创建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
业园⋯⋯
数字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2023 年,全市人社系统扛起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大ZZ责任,聚焦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人事、劳动关系等重点工作,奋发向上、敢为善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聚焦重点稳就业
2023 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 4.27 万人,帮扶 2.7 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 1.33 万人。
“ 多亏了高家湾社区为我提供公益性岗位,让我生活有了保障。” 残疾人张世政对张湾区车城路街道高家湾社区“ 家门口” 就业服务站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该服务站连接“ 十堰公共就业服务” 一体机、区零工驿站,通过“ 线上+线下” 方式,不断提高群众获得就业服务的便利度。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3 年,市人社局重点发力,建设“ 家门口” 就业服务站,打造 15 分钟就业服务圈,稳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聚力帮扶重点群体就业。主动面向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 1311” 就业帮扶,健全完善农村劳动力实名制数据库,举办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专场招聘会等。全市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 33.8 万人,易迁劳动力务工就业 13.9 万人,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聚力保障重点企业用工。成立工作专班,完善企业“ 用工专员” 服务机制,服务 138 家重点企业招工用工。开展“ 春风行动”“ 金秋招聘月” 等各类招聘会 2166 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 16.54万余个。开展就业创业培训 3.89 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 130%。
聚力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30.5 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 382%,择优推荐 25个大学生创业项目获得省级资金扶持。返乡创业 4858 人,完成目标任务的 147%。认定省级、市级创业孵化基地 25 家, 累计孵化创业企业 1515 家, 其中大学生创业企业 462 家, 带动就业 11331人。创建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县 1 个、示范园区 2 个、示范项目 10 个。
聚力兜底就业困难群体。发放失业金 4.67 万人次 6821.31 万元、失业补助金 7458 人次 350.1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 8924 人。
靶向发力强保障
2023 年,全市养老、工伤、失业 3 项保险共参保 304.25 万人、净增 3.23 万人次,签发电子
社保卡 185.35 万张,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2023 年,市人社局坚持靶向发力,社会保障稳步提升。
围绕落实“ 十四五” 规划,稳妥推进城乡居保改革。指导各县(市、区)出台《城乡居民养
第 1 页 共 3 页
老保险待遇水平三年提升方案》 ,制定全市统一缴费标准、统一缴费档次(最低缴费标准 300 元、最高缴费档次 8000 元),扩宽城乡居民个人缴费空间,实现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2022 年、2023年连续两年“ 全域提标”,持续改善民生福祉。
落实惠企利民政策,扎实落实好“ 稳经济 30 条措施”。开展社保“ 政策找企、信息找人” 专项行动,实现“ 免申即享”“ 直补快办”。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为企业减轻缴费负担 1.24 亿元。加大稳岗返还支持力度,为 10257 家企业返还资金 4390.48 万元。
深化社会保障改革。落实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 统筹待遇” 政策,推进职业年金虚账做实,市本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期间各项清算工作稳妥推进,公务员参加工伤保险全面展开。
强化生产经营主体工伤预防。建立高风险领域生产经营主体参加工伤保险和工伤预防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协同住建、应急管理、邮政等部门,合力抓好建设项目、快递员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工伤发生率同比下降 14%。
严格社保基金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