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6774
扫描二维码关注“政论文”公众号
2023年9月
在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2022创业创新风云榜颁奖仪式上的讲话
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 彭佳学
(2023年7月14日)
今天我们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隆重表彰优秀企业和科研单位,按照中央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省委、市委全会的精神,对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行动员部署,为争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市域样板提供坚实支撑。
一、深刻把握大势趋势,清醒认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紧迫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特别强调现代化的工业是最重要的基础和核心,工业现代化水平决定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就把“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纳入“八八战略”,明确要求宁波“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2020年总书记亲临宁波考察,充分肯定我市培育发展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的成效,对宁波制造做大做强提出殷切期望。
“八八战略”实施20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路子奋勇前进,迭代推进工业大市、制造强市、全球智造创新之都建设,对打造“大优强、绿新高”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水平建设甬江科创区、加快企业“上云上规上市上榜”等作出部署,推动“大制造”与“大创新”“大港口”“大开放”“大文化”深度融合、互促共进。2022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4万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6682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12.2倍和8.9倍,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均跃居全国城市第7位;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万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分别居全国城市第1位和第4位;获评绿色石化、磁性材料两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获批全省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获得“浙江制造天工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子越走越宽广。
前不久,市委召开十四届四次全会,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十五届三次全会部署,明确了打造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市域样板的目标任务。制造业是宁波立市强市的根子所在、底气所在,是争创样板、示范引领的核心支撑、关键引擎,是只能增强、不能削弱的战略优势。必须看到,宁波制造业发展水平总体位居全国全省前列,但也存在不少短板弱项,必须树牢问题导向、强化攻坚克难,不断放大现有优势、发掘潜在优势、转化原有劣势、形成新的胜势。
第一,“促稳”与“求进”要更加协调。制造业既是大国竞争的主战场,也是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当前,宁波制造正处在动力转换的关键期,既面临“脱钩断链”的风险挑战,“高端回流、低端分流”的双重挤压,也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重大机遇,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稳”的基础上加快转型升级。现在我市经济运行和制造业还在加速恢复中,虽然大趋势持续向好,但回升势能不够强劲,这也影响了产业的投资布局和新兴动能的培育。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又要保持清醒头脑,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有力管控各方面风险,更加扎实有效稳增长、稳预期、稳订单、稳链条、保平安,坚决筑牢工业“压舱石”。
第二,“革故”与“鼎新”要更加聚焦。当前,产业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浪潮方兴未艾,新的颠覆性技术和高成长行业正不断涌现。在科技创新一日千里的大势之下,消极等待、被动应对是没有出路的。唯有跟上时代步伐,加强前瞻布局,主动转型升级,才能巩固已有优势、制胜新的赛道。我们要清醒看到,宁波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素质性、结构性矛盾,必须着眼长远、聚力破解,防止“今天的烦恼”变成“未来的隐忧”。我们要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以更加精准精细专业的政策举措扩增量、优存量、提质量、防变量,推动宁波制造业焕然一新。
第三,“责任”与“贡献”要更加匹配。宁波制造不仅仅是宁波的制造。国家赋予宁波制造业领域首个试点示范,省委要求我们加快推动制造业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背后都有十分深刻的战略考量,就是希望“大个子作大贡献”。现在,各地都把强创新、强制造摆在突出位置,我们在全国全省争先进位的要求更加迫切,只有各地各部门一起努力、同向发力,宁波制造才能更进一步。制造业是宁波发展的当家优势,但这个优势不是一定的、不是绝对的,如果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优势也有可能成为前进的阻碍。我们决不能感觉良好,对存在问题视而不见,对既定部署抓而不紧、抓而不实;决不能随波逐流,要顺其自然而不能任其自然,做到以确定性的工作应对不确定的形势;决不能因循守旧,“穿新鞋走老路”,必须把系统观念、守正创新、问题导向、底线思维等科学立场观点方法落实到具体工作实践中,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