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6819
扫描二维码关注“政论文”公众号
2023年10月
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永州一中校长 周黎
(2023年9月9日)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白露将至,天意渐爽。我们在此隆重集会,举行盛大的开学典礼,一同开启新征程、期待大庆典。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日子里,我首先要代表学校,向各位选择一中的新老师、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暑期一直坚守在岗位的管理人员和老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并向全体教职员工和全体同学致以美好的祝愿!
待到朗青山上艳,同游学海绘宏图。过去一个学年,学校在市教育局组织的目标管理考核中脱颖而出,再次获评优秀,实现了史无前例的“三连优”;2023年高考,学校以优秀成绩,在去年追平纪录的基础上,刷新了永州市高考历史纪录!
过去的学年,学校X建工作被中共永州市委教育工委、中共永州市教育局直属X委确定为“优秀”等次;先后获评永州市校本培训优秀学校、市“优秀青年志愿服务团队”、市教育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第八届中学生建制班合唱比赛省一等奖等十余项省市级荣誉,有两件学生科技作品被推荐参与国展;获得了清华大学、国科大、华中科大等名校颁授的“(优质)生源中学”牌匾;在市教师节表彰大会、市普通高中校长座谈会等重要场合作典型发言。学校省级“基础教育精品课”数量高居全省高中学校榜眼,市高中学校的3节“部级基础教育精品课”、2节“部级实验精品课”均来自我校!为推广我校办学经验,辐射带动县中步入发展快车道,我校将选派一名校级干部任宁远一中校长,同时遴选一批骨干教师前往该校进行定点共建,这充分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宁远县委、县政府和宁远人民对我校的肯定与信任!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幽思常怀远,辗转梦难停。在全体一中人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春天,目前已在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第一方阵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我们切不能被眼前的成绩冲昏头脑。越到这个时候,我们越来不得半点自满和懈怠;越到这个时候,我们越要具备发展眼光和“危机意识”;越到这个时候,我们越要再接再厉,拿出一中人该有的精气神!
老师、同学们!今年是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学校将迎来建校120周年大庆,我们正好可以借此机会,用心总结过去、用情致敬前辈、用力接续向前!三年前,为了实现持续高质量发展,学校提炼了校园文化的核心主题:“树”文化。我今天报告的内容会以“树”为引、以史为据、以魂为核,分成以下两部分:知来明往,数一数“树”的年轮;启智润心,挖一挖“树”的精魂。
第一部分知来明往,数一数“树”的年轮
人们都说,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我们只有清晰地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能更好地明确自己“要到哪里去”。为此,学校在每年高一新生入学军训编辑、出版的《蘋洲》报纸里总会为《永州一中简史》预留一个版面;两天前,我们特别推出了学校建校120周年宣传片,用画面和文字的形式,精炼纪录和呈现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学校的校史陈列馆也正在抢抓时间施工,新建的校史馆将成为学校校史、校情教育的重要载体!
老师、同学们!知来明往,借古鉴今。如果要仔细数一数我们学校这棵大树的年轮,她的渊源之久、根脉之深、线索之繁,大家多半是不能在短时间内理清的。在这里,权当抛砖引玉,就由我先来给大家捋个大概:我校的“旧学”渊源,大致为“濂溪书院”和“蘋洲书院”2个;“新学”传承,大致有“蘋洲中学”“省立七中”“零陵一中”3个。
我校“旧学”源远流长。岳麓书院有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其中的“濂溪”就是理学鼻祖、北宋大家周敦颐先生的“号”。为纪念这位哲学大师,明嘉靖壬戌年,也就是公元1562年,永州郡守黄翰、巡抚徐南金等在零陵城府衙西创建了一座“宗濂书院”,后两度复修,至崇祯年间毁于兵火。清顺治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657年,永州知府魏绍芳在零陵城北迁建了“宗濂书院”,将其更名为“濂溪书院”。直到光绪二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903年,“濂溪书院”将校产交付“蘋洲书院”,汇成了我校的前身:永州府官立中学堂。
柳子厚诗云,“非是白蘋洲畔客,还将远意问潇湘”。据考证,中间的“白蘋洲”很大可能就是今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