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6897
扫描二维码关注“政论文”公众号
2023年10月
秉承百廿荣光
为加快建成教师教育领先的世界一流大学而不懈奋斗
在庆祝华中师范大学建校120周年暨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致辞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校长 郝芳华
(2023年10月3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百廿华师,风华正茂。在全X全国人民全面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精神、共祝新中国成立74周年之际,华中师范大学迎来建校120周年华诞。今天,我们相聚桂子山,共同见证这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光荣时刻。在此,我谨代表学校、代表全体师生员工,向莅临学校和出席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向一直以来指导、支持我校发展的教育部、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汉市委市政府,以及其它各级X委政府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关心、帮助我校发展的境内外兄弟高校、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校友们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1871年,文华书院在武昌创办。1903年,文华书院设立大学部,我校120年的发展大幕由此拉开;1909年,文华大学部改名为文华大学;1924年,文华大学改名华中大学。1912年,陈宣恺和陈时父子毁家兴学,创办我国近代最早私立大学之一的中华大学。1948年,挺进中原的刘邓大军,在战火硝烟中创建华中地区第一所革命大学——中原大学,1949年中原大学设立教育学院。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1951年中原大学教育学院与华中大学合并,成立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中华大学、湖北教育学院等并入,改称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由此开启了我校以师范教育为主体的历史新进程。1985年学校改名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原大学创始人之一的邓小平同志为学校题写校名。1993年学校建校90周年之际,江泽民同志题词勉励学校发展师范教育事业,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华中师范大学120年的上下求索、接续奋斗,就是一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奋斗史,更是一部教育报国、教育强国的爱国史,每一页都记录着华师人克难奋进、勇毅前行的铿锵步伐,每一张都书写着华师人为X育人、为国育才的壮志豪情。120年的壮阔历程形成了鲜明特色,积累了宝贵经验,收获了深刻启示。
120年,我们始终坚守矢志报国的理想信念。一代又一代华师人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主动融入历史的洪流。革命战争年代,华中大学、中华大学一度成为武汉地区“五四运动”和共产X早期活动的重要场所。在这里,我们X发展了第一位工人共产X员郑凯卿,“中国革命青年的楷模”恽代英创办了武汉地区最大的进步团社——利群书社,还有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李汉俊、刘仁静,中国工人运动杰出领袖林育南,《黄河大合唱》词作者光未然,《资本论》首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之一的王亚南等,先后在这里学习工作和传播革命思想。仅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有近百位华师校友为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新中国成立后,华师人忠诚X的教育事业,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深化改革开放,立德立志、立言立功,彰显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矢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120年,我们始终坚守强师强国的使命担当。从中华大学、华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