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7058
扫描二维码关注“政论文”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文名”公众号
2023年12月
在中控创业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褚健
(2023年11月23日)
一、感谢
今年,我60岁,中控30岁。我和中控一起走过了我人生的第二个30年。按理说我可以退休悠闲地享受生活了,但当我每天和30岁的中控同行,感受到的是三十而立、信心满怀,感受到的是三十而已、未来可期。
而立之年的中控,满载希望,满怀感激。我代表全体中控人由衷地向在场和不在场的,所有帮助、支持、鼓励我们的广大用户、专家、同行、朋友和领导们真诚地说一句:“感谢!谢谢你们每一位!”
当然,我们首先要共同感谢国家和伟大的时代!四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是充满机遇的时代,极大地激发了有志者内心的激情和创造力,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舞台,让我们能够追逐事业、实现梦想。
创业早期,我就曾说过“当今的中国,是最有可能把我们的梦想变为现实的地方!”时代变迁、技术进步、社会转型、工业发展,催生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跨越式前进。中控几乎赶上了全部的时代机遇,迎势而上,发展壮大。制造业信息化、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等从概念变为趋势,再到自主创新及产业化,都有中控的深深足迹。所以,我们感谢这个伟大时代!
我们真诚地感谢国家有关部委,以及浙江省、杭州市,特别是滨江区,各级X委政府所营造的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
特别要感谢国家发改委在1996年支持中控承担“九五”科技攻关项目,这个项目的成果获得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植入了中控30年来的坚持自主创新基因;感谢科技部在2000年支持中控从0到1创新性研发高速现场总线EPA技术,成为中国自动化领域首个被国际组织IEC批准的国际标准,相关技术还被纳入德国国家标准,并获得200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感谢工信部近年来持续支持中控开展智能制造工程实践和工业软件自主研发,中控控制系统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持续保持第一。
感谢许许多多关心、支持和帮助我以及中控成长的老师、专家和亦师亦友的专家领导,特别是今天专程来到现场的朱森第先生、李培根院士、卜凡孝副校长、王玉芝书记、林忠钦院士、戴文战副校长、任其龙院士、周国辉副主席、杨华勇院士、乔旭校长等等,你们是我的良师益友,我因你们受益终生,没有你们的帮助呵护及在困难时刻的鼎力支持,中控走不到今天!谢谢你们!
我最要感谢的是,广大用户对中控的信任、包容、鼓励和鞭策,是你们赋予中控成长发展的动能。
我们永远铭记,创业之初的1993年,是衢化锦纶厂给了我们第一个应用中控DCS的机会,合同额38万元,那时还是一个样机。1993年12月29日浙江省科委组织召开了JX-100DCS新品鉴定会,正式宣告国产1:1热冗余的DCS研制成功。中控迈出第一步!
感谢淮南化工总厂1994年邀请中控参加甲醇合成塔DCS改造项目招投标。这是中控第一次参加投标活动,赢得客户认可。中控出发了!
感谢大溪岭-湖雾岭高速公路隧道工程,1998年在机电控制系统项目中敢于打破常规,选用中控提供的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并由此成为国内高速公路隧道和城市隧道的行业标准。中控看到了希望之光!
感谢中石化高层领导,武汉石化和SEI在2007年给予中控首次在500万吨大型炼油装置DCS应用零的突破。在此业绩基础上,中控做了很多千万吨炼油项目。近5年来更是几乎囊括国内所有新上千万吨炼油项目。中控扬帆启航!
感谢杭州地铁,2008年中控成功中标杭州第一条地铁综合监控集成工程项目,实现零的突破。如今已经成为杭州、宁波等城市地铁综合监控的主要服务商。中控在成长!
感谢中石化镇海炼化,多年来中控很多新技术和新产品的首次应用都是在镇海炼化实现的。2007年,中控APC软件首次应用。去年OMC系统发布后也是率先在镇海炼化实现大规模应用。中控在创新中壮大!
感谢中天合创,2014年将世界最大的煤制甲醇制烯烃装置、最大的中央控制室、实配I/O通道逾20万点的巨型项目交给中控实施。无论是规模、产能还是复杂性,该项目在国际上都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中控走向成熟!
感谢中国石油广东石化,在一次性投资建设规模最大的2000万吨炼油、120万吨乙烯、260万吨芳烃炼化一体化工程中,全部采用中控的DCS和大量的软件及服务,刷新了石化产业核心控制系统的多项纪录。中控走向未来!
感谢广西华谊,与中控技术携手采用“工厂操作系统supOS+工业APP”模式打造智能工厂,入选2022年度国家智能制造标杆工厂,成为行业首家通过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四级认定的企业。中控一路向前!
要感谢的用户还有很多,国家能源集团、延长石油、中煤榆林、桐昆集团、荣盛集团、恒逸集团、传化集团、新和成、龙盛集团、杭电化、裕龙石化、湖北三宁、京博石化、兴发集团、杭州水务、宁波地铁、绍兴城投等等……感谢你们的信任和支持,特别是你们的包容!我一直认为,用户对我们的期望,高于我们的能力,是用户的包容和鞭策,给予中控成长的能量,给予中控不断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