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7294


2024年1月
在异地温州商会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5年2月27日)
各位会长,同志们:
刚才的商会年会开得很成功,也很有意义。现在我们又围坐一起畅叙乡情,共话发展,心情格外高兴。我到温州工作已有两年多时间,同许多在外温州人、温籍企业家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我深深地感觉到,闯荡世界各地和祖国南北的220多万在外温州人,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群体,很有开拓精神,很有创业意识,很有商业智慧,也很有家乡情结。不管在哪里,你们对家乡温州的发展都牵挂于心,为支援家乡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所有在外温州人,表示由衷的敬佩和衷心的感谢!
刚才,大家以开放的眼光、超前的思维,就温州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及商会工作等方面,谈了许多很有见地的意见、建议,听了之后很受启发。借此机会,我简单讲三点想法,与大家探讨。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字:形势、信心、希望。
一、形势
在当今中国,最大、最根本的形势是科学发展、和谐建设理念的确立。我认为,不管你是经商也好,办企业也好,要认识形势、把握形势,首先必须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参与和谐社会建设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一方面,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更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提升的主体。过去,温州很多企业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和规模化竞争,拓展了市场空间。随着生产资料、劳动力等要素价格的上涨,企业面临高成本时代的激烈竞争,企业效益明显下滑,生存危机已摆在不少企业的面前。可以说,不努力克服结构性、素质性的深层次矛盾,很多企业不可能绕过资源、环境、效益、市场等多重制约。有的企业家讲,温州缺地、缺电,还不如搬到外地办厂。假如仅仅是空间的搬家,而没有素质的提升,无非再给你一两年喘息的时间。只要你继续搞粗放经营,不在产业层次和产品档次上下功夫,走到哪儿,迟早会碰到要素短缺的问题,最终也必将被市场所淘汰!所以,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种“倒逼机制”,加快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素质,努力走出一条路子来,这就是科学发展。另一方面,企业也是社会建设的主体,必须勇担责任、回报社会。过去,衡量企业成功的主要标准是利润,现在,企业成功的标准不仅要看企业盈利情况,还要看企业承担多少社会责任,不仅要关注企业的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企业的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企业不能为了片面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把企业内部的经济性建立在外部不经济性上,造成很多的环保问题、安全问题,这是很不应该的,有时候也是得不偿失的。比如这次的“奶粉事件”,应当给所有企业以警醒。总之,我们讲形势,首先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和谐建设这一大形势,更加注重提升发展质量,更加注重履行社会责任,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更多资料+微信:
与此同时,我们讲形势,还必须准确把握当前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这个方面,我就不多说了,你们都清楚,这里我主要谈谈温州的情况。今年以来,温州与全国各地一样,经济运行遇到了诸多矛盾和问题,形势不容乐观。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9.3%,增幅同比回落了5.2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对此,国内各个方面也十分关注,一些新闻媒体连续报道温州,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有。应该说,关注温州的人多,并不是坏事。我们也必须承认,温州的发展确实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但这并不能因此得出“温州模式”即将消亡的结论。我们认为,温州现在正面临转型升级的“三个期”:关键期、阵痛期和机遇期。所谓“关键期”,就是外部环境的变化使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我们不在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突破,温州的优势就会彻底丧失,而劣势会不断地凸显,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谓“阵痛期”,就是我市经济运行长期积累的素质性和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产业结构“低、小、散”的格局没有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