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7480


2024年1月
在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8年6月14日)
今天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为了深入推进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省政府决定召开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总结工作,交流经验,表彰先进,研究部署下一阶段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后面,华青同志将作专题报告。这个报告我事先看过,完全同意,请各市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我国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积淀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优秀文化价值观和审美思想,孕育了中华民族深层文化基因,展现了中华民族充沛的文化创造力。保护好、宣传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文化创新和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历史的重要见证。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独特的魅力,而且也充分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在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宝贵的财富,也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保持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鲜明特色;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认同感,提高社会凝聚力;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促进国际社会对话和人类社会共同发展。
(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重大文化工程。随着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着严峻形势。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间、在当地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生存状态非常艰辛,一些非常有历史、科学、艺术和文化价值的村落、村寨已经遭到破坏,一些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技艺、习俗、礼仪等文化遗产后继乏人,甚至面临消亡。我们必须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它不仅关系到我们悠久中华文明的传承,更关系到我们当代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必须站在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和捍卫国家文化主权、彰显民族文化身份、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站在对民族、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坚持不懈地把这项工作做好。
(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我国广博浩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立足于对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产生于民间、生长于民间、繁荣于民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广泛的群众性,它与我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息息相通,一脉相承。我们要善于从这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真正创建出有时代特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繁荣文化事业和壮大文化产业的需要。繁荣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