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7452


2024年1月
在工业品牌培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6年4月2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上海召开工业品牌座谈会,目的是通过交流培训,达到深化认识、交流体会、分享经验、鼓劲加压的目的。上午两位专家对品牌概念和理论的讲解很精彩,提出的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该有品牌复兴的贡献”的观点,使我们非常振奋;谈到的 “三个数据”对比引人深思;“一个中心,七大事件”方法也对品牌工作给出了建议。陈因同志结合工业品牌建设情况进行了回顾总结,提出了当前工作的目标和思路,部署了各项工作,讲得很系统、很全面,我完全同意。几个地区、行业和企业的经验交流都非常生动和出色。上海市响亮地提出品牌经济概念,并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青岛市实施“名牌带动、品牌兴市”战略,把品牌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资源,持续打造品牌之都。中国纺织联合会坚持与地方和企业联动,一手抓品牌规划布局,一手抓专业能力培养,营造了浓厚的品牌氛围。海宁市立足服装皮革产业,政府扶持引导,产业集群策划组织,加快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互动发展。这些经验为我们开拓了视野,体现了政府和行业协会在品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青岛啤酒和波司登作为中国的世界级品牌,坚持不懈培育品牌,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中铁装备以创新、质量和品牌为核心,在国际化竞争中不断发展。大家听了以后,对这几家企业抓品牌培育的感受是很深的。浓缩成一句话,品牌就是一流的产品,加上市场的认可,加上高手的策划,构成了培育品牌的循环系统。很多企业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他们用生动的事例促使我们思考,应该如何更好地支持企业培育品牌,很有意义。
质检总局质量司黄国梁司长的讲话,从全国质量工作的高度清晰地阐述了抓好质量工作的重要性。今年,按照国务院部署和质检总局安排,我带队到甘肃、四川和广西开展政府质量工作绩效考核,总体上看,大家对质量品牌工作非常重视,企业的质量品牌主体地位正在全面落实,一些好的企业已经把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抓质量的意识深入到了每个群体、每个员工。
X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品牌建设。X的十八大提出“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促进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今年5月12号,总书记在郑州考察时提出 “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李克强总理也提出,在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中,中国企业必然能形成一批源自本土的、有竞争力的品牌。不久前,我参加了一个中组部的培训班,收获很多。原来我们的开放型经济理论讲要运用好 “两种资源、两种市场、两种技术、两种人才”,但实际上更多的是单向接受技术和资金,走出去的很少。但是,去年我们实际利用外资和走出去的资金已经越来越接近平衡。而且可以预期,在未来几年我们会成为资本净输出的国家。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而且,我国走出去的步伐在加快,领域在拓展,从原来办窗口,到经济贸易,到能源资源项目,再到现在很多重大工程装备都走了出去。我们许多企业在全球已经进入了前五强、前三强。所以,李克强总理在刚刚闭幕的中国质量 (北京)大会上,响亮地提出了要从速度时代迈向质量时代。中央的要求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全方位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加快打造工业强国核心竞争力指明了方向。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品牌已经成为工业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象征,它不仅代表着信誉、形象,还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打造知名品牌已经成为各国经济竞争的制高点,成为主导全球产业链的重要力量。从专家的讲座和大家的交流,我们可以提炼出三句话:第一,品牌体现了形象和价值;第二,品牌承载着希望和梦想;第三,品牌期待着我们去努力、去奋斗。
有这样两个事例。据2013年12月26日的英国 《每日邮报》报道,2013年圣诞节前,中国游客在伦敦牛津街排起长队抢购奢侈品,人均消费达到1400英镑。赚得钵满盆满的英国人用 “北京镑”来戏称大把花钱的中国人。另一个是在调研中了解到的,浙江的一个企业为某国际品牌企业代工,一款零售价2000元的旅行箱,出厂价只有250元,净利润8%,也就是说,我们的企业才挣到20元,只占到商品终端销售价格的1%。据说,这在代工企业中还是比较好的。以小见大,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两对矛盾。一方面我们千方百计拉动内需,但外购大品牌的热潮持续升温。另一方面我们占据第一制造大国宝座,但得势不得分,很多企业利润微薄,举步维艰。从这两对矛盾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品牌的作用。
如今,品牌已经成为影响全球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利用品牌优势,在全球范围扩大市场、强势竞争、占有资源、获取高额利润。在中国工业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发布会上,一位专家讲的一句话很深刻,就是在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品牌者得天下”。
今年上半年,按照部X组的部署,我带队对工业品牌建设情况开展了调研,走访了北京、上海、山东等十多个地区,也听取了部分行业协会的意见。通过领会中央领导批示指示精神,结合品牌工作实践和调研的情况,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我国工业处在转型升级、从大到强的关键时期,大力培育品牌,我们就有参与国际竞争的资格和底气,就能在竞争中转型发展;不培育品牌,我们失去的将不仅是眼前利益,甚至失去发展的机会和潜力。大家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当前,我国品牌建设站在一个重要的路口。回头看,成绩斐然,抬头看,任重道远。我们清晰地看到,政府部门和企业已经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意义,积极推进品牌建设,取得了成效。比如,在国内消费品市场,源自本土的品牌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像彩电、空调、冰箱、服装、家纺等产品都达到80%以上,丝绸、陶瓷等民族文化特点显著的产品更是占有绝对市场优势。在国际消费品市场,华为、海尔、联想、青岛啤酒等一批自主品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成为世界级品牌。在工业品市场,自主品牌产品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船舶、港口设备、大型发电设备、高铁、核电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