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7606
2024年1月
大调整 大开放 大实干
在贵阳市振兴工业经济大会上的讲话
(2009年6月9日,根据录音整理)
刚才,翟彦同志通报了“十一五”以来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及下步工作措施,讲得很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班程农同志站在全省的高度,作了重要讲话,思路很明确,听了之后很受启发,这个讲话要印发全市认真学习。下面,我就振兴我市工业经济问题谈4点意见,与大家交流。
第一点意见,为什么要召开这次会议
市委、市政府为召开这次振兴工业经济大会,下了很大的功夫。一是准备时间长。2007年6月5日我到贵阳工作后,就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酝酿召开工业经济发展的会议;去年全市服务业大会开过不久,市委、市政府要求有关部门抓紧筹备工业经济大会。后来,会期一推再推,就是要做好充分准备。花半年多时间准备一次会议,这是我市历史上少有的。现在提倡开短会,的确有的会议完全没有必要花半天、一天时间,但对于振兴工业经济这样一个关系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市委、市政府安排整整一天时间,是完全必要的。二是调查研究深。为了开好这次会议,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开展了多次调研。我到贵阳工作后,选择的第一个调研题目就是工业经济,前后花了半个月时间,跑了20多家企业,听取意见和建议。之后,又多次到企业调研、了解情况。袁周同志和其他市领导也多次深入企业调研指导工作。为了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今年5月22日—26日,市里派出X政代表团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学习考察,收获很大。三是会议文件全。会议印发了市委、市政府《关于振兴工业经济若干政策的意见》、《贵阳市六大产业振兴与发展实施计划》、《加快贵阳市工业经济发展实施重点产业招商工作方案》、《关于加快全市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贵阳市X政代表团赴内蒙古自治区考察工业的情况报告》以及10个区(市、县)、高新开发区和市有关部门的书面交流材料。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还编印了我和袁周同志近年来关于工业经济的讲话摘要,提供《贵阳日报》刊登的《虚心学先进、实干谋振兴—贵阳市X政代表团赴内蒙古考察工业发展综述》一文,供与会同志参阅。可以说,这次会议内容之丰富,在历次会议中也是少见的。四是参会范围广。除了市几大班子的负责同志参会外,还邀请了班程农同志到会指导;除了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和各区(市、县)、各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外,还邀请了230多位企业家参会;除了国有企业的企业家,还邀请了民营企业家参会。市委、市政府为什么对这次会议如此重视呢?
第一,这是由贵阳工业发展的现状决定的。首先必须肯定,近年来,我市认真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对全市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刚才翟彦同志作了通报。比如,总量方面,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78.6亿元,为2000年的2倍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资产1068.3亿元,为2000年的近2倍。比如,效益方面,2008年实现利税总额167.7亿元,为2000年的4倍;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96.5,比2000年提高了2倍;资产负债率下降了7.8个百分点。比如,结构方面,拥有了装备制造业、铝工业、磷化工、烟草和特色食品、现代药业等一批优势产业,拥有了像贵州轮胎、“老干妈”、同济堂等一批优势企业。我这里不是对近年来的工业经济进行全面总结,难免挂一漏万。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省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努力工作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团结奋斗的结果,凝聚了我市工交战线几代干部职工包括在座各位企业家的智慧和汗水。在贵阳这样工作条件相对较差、工作任务相对较重、工作难度相对较大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属难能可贵。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以上成绩,都是纵向比较,如果放在全国前几年工业大提速期的背景下,横向与西部省会城市、与省内兄弟市(州、地)比较,贵阳工业经济增速确实出现了减缓的势头。近段时间,不少同志分析2002年以来贵阳工业增长情况。以全部工业增加值说,2002、2003、2004年分别增长12%、14.1%、16.5%,逐年加快,但2005、2006、2007、2008年则分别增长15%、14.9%、14.8%、8.4%,连续4年下滑;2002、2003、2004、2005年分别高于全省水平0.5、0.8、0.9、0.2个百分点,但2006、2007、2008年却分别低于全省水平0.1、0.4、1.3个百分点,连续3年低于全省水平。由此导致两个后果:一方面,贵阳工业连续被西部一些省会城市赶超,而且差距越拉越大。在西部省会城市中,原来就领先于我市的城市,把我们拉得越来越远,而一些原来工业经济发展不如贵阳的城市,陆续超过贵阳。2000年,呼和浩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31.6亿元,贵阳为92.3亿元,2006年,呼和浩特为230亿元,贵阳为228.9亿元,被呼和浩特赶超。2007年,贵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被兰州赶超,2008年被乌鲁木齐、南宁赶超。目前,除拉萨外,在西部省会城市中,贵阳的工业增加值仅高于西宁和银川。我们到内蒙古学习考察,实地感受到那里“井喷式”的跨越发展。内蒙古GDP增速连续7年全国第一,工业增速连续6年全国第一;从2001年以来,呼和浩特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以上,培育了一批大产业、大企业、大集团、大园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生态明显改善,发展后劲十足。贵阳与之相比,差距真是不小啊!另一方面,省内兄弟市(州、地)与我们的差距越来越小,大有赶超之势。2006年—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六盘水为29.45%,遵义为25.92%,而贵阳只有10.85%,差距越来越小。由此导致贵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从2006年的29.2%下降到去年的24.5%。如果这样的发展态势继续下去,今年遵义就要超过我们、2011年六盘水就要超过我们。事实上,今年1—2月,遵义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已经超过贵阳2亿多。
看一个地方工业有没有后劲、潜力,关键看有没有新的投资、新的大项目,有没有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我们去内蒙古考察的时候,不论是自治区还是呼、包、鄂三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增速快,而工业投资占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0%以上。像鄂尔多斯,去年的工业项目完成投资713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66.6%。因此,鄂尔多斯的市委书记给我们介绍情况的时候,信心满怀、底气十足。反观我市,2005年以来,全市工业投资增速和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都呈下降趋势,2005年到2008年,投资增速分别为33.3%、19.3%、21.1%、14.6%;比重分别为30.66%、30.03%、29.91%和28.64%。今年1—4月,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动下,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9.4%,但工业方面的投资增长仅为27.2%,低了12.2个百分点。最近,经过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奋力拼搏,开工和即将开工几个大项目,昨天贵州广铝铝业有限公司清镇年产80万吨氧化铝项目开工;贵钢迁建新特材料循环经济工业基地项目正在做开工的准备。但这些项目竣工形成新的生产能力,还在3年以后。因此,我市今年、明年、后年保增长的压力很大。
在内蒙古学习考察的时候,我讲过,一个地方,如果说一年、两年经济高速增长,可以说是撞了“大运”;但如果连续7年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其中必有规律可循。同样的道理,如果说一个地方的工业经济一个季度、一个年度发生下滑,还可以说有偶然性,比如受凝冻灾害影响,但是,连续4年下滑,而且是在区域经济体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出现下滑,那就不简单是偶然性了。因此,我们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深入查找原因。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从方针政策上找原因;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我认真看了袁周同志2008年8月8日在全市工业经济运行会上的讲话,很受启发。袁周同志在讲话中说:“石宗源书记对我们说,贵阳工业经济没搞上去,你们说是因为凝冻灾害,可是长沙、成都、武汉同样遭受了凝冻、地震灾害的影响,照样有10%以上的增长速度。从全省来看,遵义、铜仁、毕节、黔东南也都比我们的发展速度快,难道贵阳受了凝冻影响,人家就没有受到凝冻影响吗?你说物价上涨、工业原料涨价、油涨价,难道其他城市就没有涨价?你说贵阳的基数大,长沙、成都的基数是我们的多少倍?在事实面前,任何理由都是苍白的,难以自圆其说。”袁周同志还分析了主要原因,一是贵阳市的产业结构有问题;二是我们新增的项目不多;三是我们企业的厂长、经理,在精神状态、管理水平等方面还有问题。讲得很深刻啊!更多 资料+微信:
第二,这是由当前的外部形势决定的。我市在工业增长速度减缓的情况下,去年第四季度以后又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工业经济增速进一步减缓,部分企业停产、半停产,企业效益大幅下滑。对此,我们在去年12月底召开的市委八届六次全会上做过分析。半年过去了,宏观情况怎么样呢?我们看到,尽管世界各国频频召开多边会议、双边会议以及峰会商讨应对之策,采取多种措施抗击金融危机,但形势仍不容乐观。无论是政府首脑还是权威专家,共同的判断是,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和深化,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冲击日益显现,经济金融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复苏可能要经历较长和曲折的过程。今年一季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经济环比下滑2.1%,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形势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化,美国经济同比下降5.7%,这是美国经济连续第三个季度下降,是34年来从未有过的情况;欧元区经济同比下降2.5%;日本经济比去年第四季度下降14.2%,下滑幅度创战后纪录。危机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最具标志性的事件是,6月1日美国汽车制造业“巨人”通用汽车公司申请破产保护。这家“百年老店”连续77年蝉联全球汽车销量冠军,在140多个国家销售汽车和提供服务,全球雇员达24万人之多,退休员工更是多达50万人之众。通用汽车破产保护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最具冲击力的事件,其影响远甚于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
我在市委八届六次全会上说过,作为欠发达地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的影响有一个滞后期,现在看来,滞后效应正在“发酵”,日渐严重。从直接影响来看,由于外需萎缩,我市出口下降,4月份出口额比3月份下降了3000万美元,一些出口初级产品的企业陷入停产、半停产困境;从间接影响来看,东部沿海地区以出口为主的产品由于外需受阻,反过来进军国内市场,挤压我们的市场空间。市场就那么大,如果外地“身强力壮”的企业一挤,很容易把我市“弱不禁风”的企业挤掉。可以说,在双重打击之下,我市工业经济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今年一季度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0.5%,这个数字看起来不错,在西部省会城市排位比较靠前,但这是在因凝冻灾害影响,去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的情况下取得的,没有可比性。实际上,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与2007年一季度是基本持平的。4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87%,5月份同比仅增长0.8%。目前,全市铝及铝加工开工率75%,黄磷行业开工率不足15%,电解铝、黄磷、铁合金产量下降;煤化工行业中的重点企业水晶集团化工生产线停产;装备制造业减产企业占到企业数的46%左右。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业开工不足、大量生产能力闲置的情况下,企业产销率还在下降,库存明显增加,达到32.9%。因此,面对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工业的严重影响,我们非常有必要召开会议,冷静、深入地思考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应对之策。
概括起来讲,我市工业发展成绩很大,令人鼓舞,不容否定;差距不小,不容乐观,应该重视;问题较多,不容回避,亟需解决。我们既不能因为成绩很大而沾沾自喜,也不能因为差距不小、问题较多而丧失信心。X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反复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防止因估计不足和准备不足而陷入被动。省主要领导多次提醒我,要下功夫狠抓贵阳工业经济发展;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向省直部门征求意见时,一些负责同志善意地指出贵阳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很有价值的建议;我市一些老领导、老同志也殷切希望市委好好地抓一下贵阳的工业经济。怎么抓,首先要准确把握形势、心中有数。正因为如此,刚才我通报近年来我市工业经济家底、分析当前形势的时候,既报了喜、又报了忧,但更多的是报了忧。经济工作是全X工作的中心,X委要对经济工作最后负责任。我作为贵阳市委书记,是这个城市的第一责任人,我在贵阳已经工作了两年零四天,在这里报忧不是否定成绩,也不是在追究责任,要讲发展中存在问题,主要责任在我。凡事忧则兴、预则立。作为领导干部,研究问题、推动工作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哪怕是形势大好的时候,也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提前做好应对不利局面的准备,这就是《周易》所说的“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必须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在问题刚露出苗头的时候,就及时制止,不让其发展、甚至愈演愈烈。这是领导干部的一种责任。如果“讳疾忌医”,病情就会越来越重,最终“病入膏肓”。因此,首先从我和袁周同志,从在座的各位领导干部做起,全市上下要正视落后而不甘落后、正视问题而不回避问题,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知耻而后勇”、“知差而后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理清思路,扎实工作,千方百计止滑回升,奋力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实现贵阳工业经济的振兴,真正在全省“做表率、走前列”。更多资料+微信:
第二点意见,关于大调整
通过前段时间的调研,我感到,要实现贵阳工业经济的振兴,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推手,抓紧进行工业结构的大调整。一方面,贵阳工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性特征要求我们进行结构调整。大家都知道,工业化是迈向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程度,比较常用的有人均GDP、工业化率、三次产业比重、就业结构、霍夫曼比值、制造业高加工水平、城市化率等指标。从贵阳市的情况来看,大多数指标都已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比如人均GDP,通常认为3000美元以上就进入工业化中期,2008年贵阳市人均GDP为3020美元。比如三次产业比重,通常认为二三产业不断上升、且三产比重超过二产就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2008年贵阳市三次产业比重为5.8:47:47.2,三产比重连续2年超过二产。比如城市化率,通常认为50%以上就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2008年贵阳城市化率为64%。一般来说,工业化中期阶段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结构调整最频繁、结构变动最剧烈,作用于经济增长最有力,结构调整会在较长时期内和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因此,我们必须顺势而为,大力推进我市工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也要求我们进行结构调整。危机危机,危中有机。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传统的“三高一低”发展模式更加难以为继,客观上产生了推进结构调整的“倒逼”机制,这可以说是“危”;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必然带来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结构的“大洗牌”,这可以说是“机”。不调整就是“危”,大调整就是“机”。我们主动调整结构,不但有利于减轻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而且还有利于在应对危机中抢占先机、争得主动,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事实上,为了应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结构调整。美国把结构调整作为应对危机的重中之重,对通用汽车公司进行破产保护,其实就是为其提供重组转型和产品结构调整的机会,以寻找新的竞争优势。我们国家出台了十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核心就是结构调整。一些兄弟城市比如广州提出抓好“三促进一保持”,即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可以说,结构调整的潮流方兴未艾,我们要适应发展形势,踩准“点子”,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具体来说,当前和今后4年,要重点抓好4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要大调整,由偏重调到轻重协调发展。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工企业有352户,占66.9%;轻工企业有174户,占33.1%。轻重工业在工业增加值里的比重为41.5:58.5,工业结构偏重。之所以偏重,主要是因为贵阳资源禀赋型工业比重大,铝及铝加工、磷煤化工等具有资源优势的产业都属于重工业;同时,国家布局在贵阳的三线企业主要是装备制造,也是重工。这是我市目前主要的工业基础,这个基础要继续夯实,否则就丢掉了优势。实事求是地说,目前,我市重工业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与贵阳的铝、磷资源在全国的地位并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