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7540


2024年1月
坚决扛起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浙江担当
在大运河(浙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汇报会上的讲话
(2019年4月12日)
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我省一项重要使命。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精心保护大运河遗产,有效传承大运河文化,合理利用大运河资源,把大运河浙江段建设成千年古韵、江南丝路、通江达海、运济天下的水乡文化精典呈现区、运河文化精品展示带和水生态文化精彩示范段,努力在全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走在前列。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高标准定位大运河文化带浙江段建设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大运河保护建设工作。在浙江工作期间,他曾乘船视察运河杭州市区段,作出了“希望杭州能再接再厉,继续做好运河综保工作,使杭州的经济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指示。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通州考察时作出了“要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指示。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又作出了“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指示,为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深刻内涵。习近平总书记用“宝贵遗产”和“流动的文化”来形容大运河,既形象生动,又意义深刻。大运河是与长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世界文化遗产,它既是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人心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文明“走出”国门的重要标识。长城是凝固的历史,运河是流动的文化。大运河的特色就在于“流动”,它流淌千年、流经南北,留下了十分丰富的历史遗存,催生了一座座文化名城,孕育了吴越、江淮、荆楚、齐鲁、燕赵、秦晋等众多地域文化,是联结古今的文明纽带。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关键就在于“统筹”二字。我们要充分认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在严格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推进大运河文化的有效传承、大运河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保护、传承、利用的有机统一。更多资料+微信:nuo 180914
充分认识大运河文化带浙江段的重要地位。大运河浙江段包括水网密集的京杭运河浙江段和“天工人巧各取其半”的浙东运河,在大运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京杭运河浙江段为漕粮北运提供了交通便利,浙东运河是中国大运河内河航运通道与外海连接的纽带。浙江的吴越文化、江南文化,以及“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等,都离不开大运河的哺育和滋养。可以说,大运河奠定了浙北的城镇格局,孕育了浙江的文化特质,为浙江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我省大运河文化遗产数量多、分量重,共有11个河段、13个遗产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分别占全部遗产段和遗产点的15%和22%。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大运河浙江段在全国的重要地位和在浙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擦亮浙江运河金字招牌,传承浙江运河历史韵味,扩大浙江运河国际影响,为文化浙江和“两个高水平”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更多资料+微信:
坚决扛起大运河文化带浙江段建设的使命担当。我省大运河北接长江经济带、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通江达海的地理特色和吴风越韵的人文特色,是中国大运河中全线通航、至今仍在活化利用的省段之一,承载着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生命力、浙江文化活力的重大历史使命。同时,我省运河保护开发工作起步较早、基础扎实,大家工作积极性也很高。这些特色优势和工作基础决定了我们有必要、有条件、也有信心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打造精品、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