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7722


2024年1月
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治水新思路依法
推进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改革与发展会上的讲话
(2015年4月24日)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X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总结交流“十二五”特别是委员会十一次会议以来的水土保持工作经验,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现在,我讲几点意见。
一、“十二五”以来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工作回顾
“十二五”期间,流域各省区按照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累计完成水土保持投资53.9亿元,新增治理面积4.3万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600多条,建成基本农田1157万亩,营造水土保持林2830万亩,建设淤地坝740座。通过努力,流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观,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更多 资料+微信:
(一)因地制宜综合治理迈出新步伐。内蒙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推进集中连片规模整治,青海以“三江源保护”为抓手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甘肃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实施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河南通过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带动生态经济大发展,宁夏按照“南治理、中修复、北预防”的思路构建西部生态安全屏障,陕西围绕水土保持提质增效实施重点项目带动、能源开发区返还治理和示范园区建设三大战略。工作中,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准格尔旗和洛阳成为首个全国生态文明县和文明城市,西安市汉城湖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成效。各省区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强力推进水土保持体制机制改革。内蒙、河南、山西通过水土保持产权制度改革,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流域治理,既强化了治理责任,又拓宽了资金来源。甘肃率先出台省级水土保持补偿费使用管理办法,在规范征收和使用方面创造了重要经验。宁夏、青海建立了项目管理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陕西利用能源开发水保补偿机制,累计投入30多亿元修复环境,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三)水土保持法治建设迈向新阶段。新《水土保持法》颁布后,不少省区迅速跟进,陕西、甘肃、河南出台了省级实施条例或办法,内蒙、山西的实施办法即将提请人大审议。各省区还普遍加强了执法检查,四年累计检查17万余次、查处案件1300余起,连续三年实现了部批在建水土保持项目监督检查全覆盖,有效遏制了人为水土流失。
(四)水土保持基础工作取得新进展。黄委会组织编制的《黄河流域综合规划》已获国务院批复,青海制订了坡耕地治理等国家重点工程实施方案,宁夏出台了16个水土保持专项规划,初步形成了流域、省区、重点区域规划体系,同时全面完成了流域第一次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