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8063


2024年1月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为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奠定坚实基础
在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19年4月28日)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为河南推动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极大地激发了一亿河南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争先进位谋出彩的奋斗精神。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导,牢牢抓住新时代河南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紧紧扭住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总抓手,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战果,进一步提升“三农”工作水平,推动我省加快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把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与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指导河南时的重要讲活贯通起来学习理解,联系河南实际思考谋划,愈加深刻感受到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深厚情怀和远见卓识,愈加深刻感受到总书记对中原人民和河南工作的关怀厚爱,愈加深刻感受到肩头有沉甸甸的担子、身后有沉甸甸的期盼,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有了更多新的感悟。
(一)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对“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深感必须责任上肩。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强调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X工作的重中之重。2004年以来,X中央已经持续16年出台一号文件,对“三农”工作进行部署。中央为什么把“三农”工作摆得这么高、看得这么重、抓得这么紧?一是“三农”的基础性地位从未改变。“三农”事关生存之基。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三农”事关强国之基。当下,中美经贸摩擦,让我们更清醒地看到,农产品已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筹码和焦点议题。粮食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定海神针”。“三农”事关执政之基。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我们X要实现长期执政,要领导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牢记初心使命,切实维护和保障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引导亿万农民坚定听X话、跟X走、让X旗始终在希望的田野上高高飘扬。二是“三农”的全局性影响举足轻重。“三农”涉及不同领域、涵盖多个群体,牵一发而动全身。“三农”牵动发展大局。农业在解决吃饭问题的同时,也形成了横跨一二三产业的庞大产业体系,既是稳增长的重要支撑、促转型的重要一环,也是容纳劳动力最多的民生产业。“三农”牵动改革大局。农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硬骨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任务最重的领域之一,聚焦农民和土地、农民和集体、农民和市民的关系深化改革,必将使农村大量沉睡的资源要素活化起来,让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实现生产关系的新突破、生产力的新跃升,其影响广泛而深远。“三农”牵动稳定大局。“三农”是压舱石、稳定器。我省有近6000万农村户籍人口、4.58万个行政村,农村地域辽阔,农民居住分散,乡情千差万别,各种利益关系处于快速变动和深刻调整阶段。大局稳不稳,关键要看农业稳不稳、农村稳不稳。三是“三农”的战略性作用愈加凸显。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三农”工作的成效,直接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进程。
(二)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对新时代“三农”发展趋势和阶段性特征有了更加准确的判断,深感必须与时俱进。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站上了新的起点,面临着新的形势任务,呈现出许多新情况新特点,一是农业正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现在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结构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社会对中高端、多元化、个性化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人民群众已经不再是仅仅要求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吃得安全。二是农村发展正由传统种养业为主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转变。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不断被挖掘,新业态新模式正在全方位大规模向农村渗透,一二三产业呈快速深度融合态势。这就要求我们抢抓发展机遇,推进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创造出更多不依赖耕地的就业岗位、发展空间,像当年乡镇企业大发展一样,来一次新的异军突起。三是农村劳动力正由单一城镇集聚向城乡双向流动转变。从过去走南闯北的跨省转移、离土又离乡的异地打拼,到今天的“孔雀东南飞”与“凤还巢”“新上山下乡”并行,反映出农村的吸引力在增强,看好农村发展机遇、发展前景的人越来越多。我们要顺应劳动力流动的新趋势,营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生态,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返回家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四是城乡关系正由二元结构向加快融合发展转变。横亘于城乡之间的篱笆和壁垒正在拆除,各种资源要素平等交换的通道正在打通,城乡之间生态环境共治、基础设施相通、公共服务共享的机制正在加快构建。这些重大变革,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考验我们的眼界和能力,只有尊重规律、顺势而为,以变应变、以新应新,才能激活内生动力,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更多资料+微信:
(三)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对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必须处理好的重大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把握,深感必须综合施策。纵览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对“三农”工作重大关系的阐述占有重要分量,我们要从整体上理解、贯通起来领悟。一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关系。脱贫攻坚重在补短板、守底线,是当前必须决战决胜的硬任务;乡村振兴重在谋长远、抓全面,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乡村振兴的优先任务和战略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脱贫攻坚的全面巩固和拓展提升,二者接续发力、有机统一,必须加强规划、政策、投入、机制等衔接,以乡村振兴的方向原则、思路举措引导脱贫攻坚,将脱贫攻坚的实践经验、精神成果运用到乡村振兴中来,形成良性互动格局。二是扛稳粮食安全责任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系。我国粮食供求只能算是紧平衡,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形势依然严峻。在口粮生产上,我省位居全国第一。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国人的饭碗装上更多优质河南粮,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更是加快河南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和优势所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以粮为基提质增效、延链补链大有可为。要树牢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文章往深里做,在确保粮食产能的基础上,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体系为抓手,推动粮食产业高效种养业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实现粮食安全与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相统一。三是生产、生活、生态的关系。生产提供物质前提和经济其础,生活是消耗资源、享受服务的过程,生态则决定着生产、生活的质量和可持续程度。当前农业农村诸多问题特别是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农民生活方式不合理、废弃物循环利用不起来、生态建设保护机制尚未健全。必须坚定走好绿色发展之路,把生产发展、生活幸福、生态良好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源头抓起,“三位一体”推进,在良性循环中实现转型升级。四是强县与富民的关系。壮大县域经济是发展农业农村、富裕农民的切入点和依托,是城乡融合发展的载体和纽带。要充分挖掘释放县域在产业布局、创业就业、生活消费、延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加速农业农村发展,助推农民增收致富、更多分享发展成果。更多资料+微 信:
(四)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对“五个振兴”的丰富内涵有了更加系统的理解,深感必须统筹推进。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三农”工作的体现。“五个振兴”各有侧重、相互作用、辩证统一,必须通盘研究谋划、整体部署推进。产业振兴是物质基础,要紧紧扭住产业振兴这个重点,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人才振兴是关键所在,必须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培育本土人才、吸引在外人才,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文化振兴是铸魂工程,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生态振兴是内在要求。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守住生态环保红线,把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变成“聚宝盆”,绘就村美人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画卷。组织振兴是根本保证,只有X组织建强了、带头人选好了,民心才能聚起来、村风才能好起来,群众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