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8291
2024年1月
必须牢牢把握扩大有效投资这个关键
在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12月31日)
一、深刻认识扩大有效投资的重大意义
扩大有效投资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增强长远发展后劲的重大举措。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扩大有效投资的意义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必须进一步深化认识,统一思想。
(一)扩大有效投资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发展趋势演变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异常突出,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加大。一方面,国际经济环境难以明显好转,国际市场将陷入低迷,外需减弱;另一方面,国内消费缺乏热点,居民消费需求增长难度加大。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着力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大内需,消费是基础,投资是关键。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就必须牢牢把握扩大有效投资这一关键。这对浙江尤为重要。我们清醒地看到,近年来浙江投资特别是实体经济投资增长乏力。如再不在扩大有效投资上狠下功夫,浙江经济要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二)扩大有效投资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出、后天的发展,今天的投资结构决定着未来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扩大有效投资在促进经济转型中的重要作用。首先,扩大有效投资是“兴实体”的保障。实体经济是一个地区国民经济的根基。德国之所以能够在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中独善其身,日本在数十年低速增长中仍能保持强大的国际竞争力,靠的就是以现代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当前浙江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实体经济发展后劲欠缺。其次,扩大有效投资是“调结构”的关键。增量优化靠投入,存量调整也得靠投入,只有强化投入,才能优化结构。当前浙江产业层次低、国际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投资中存在“三低”问题,即工业投资低、技术改造投资低和新兴产业投资低。如果投资的“三低”状况不能根本改变,产业转型升级就无从谈起。再次,扩大有效投资是“促创新”的基础。创新驱动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当前浙江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层次创新人才不足,科技基础条件还很薄弱,科技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创新需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科技、教育、人才等方面的有效投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三)扩大有效投资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支撑。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扩大有效投资,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一是扩大有效投资有利于加快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浙江统筹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发展仍然相对滞后。要加快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大投入,这既是培育新增长点的需要,更是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要求。二是扩大有效投资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需求迅速增长,但公共服务水平还很低,民生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进一步凸显。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教育、卫生、文化和社会保障等民生社会领域的投入,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三是扩大有效投资有利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产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会大大提高。当前浙江水污染、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仍然较为严重,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也十分突出,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力度,努力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
二、准确把握扩大有效投资的目标要求和工作重点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按照中央“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提出了“调结构、抓转型,重投入、兴实体,强改革、优环境,惠民生、促和谐”的思路。省委、省政府考虑,2012年浙江经济增长速度初步定为8.5%左右。与此相适应,我们提出2012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必须在10%以上,投资总额达到15800亿元。当然,我们必须把提高投资效率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四条原则:一是既要抓投资总量的增加,也要注重投资结构的优化和投资效益的提升;二是既要继续抓好综合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