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8207


2024年1月
围绕大局突出重点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建设
在全省工会领导干部读书会上的发言
(2008年9月11日)
同志们:
在中国工会十五大胜利召开前夕,我们举办全省工会领导干部读书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X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结合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更好地发挥工会在服务全局、维护权益、促进和谐中的积极作用,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工会十五大的召开。这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在浙江的实践,开创浙江工会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多资料+微 信:
省委对我们这次读书会十分重视,夏宝龙副书记亲自到会并作重要讲话,为开好读书会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和思想指导。夏宝龙副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加强X对工会工作领导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了工会要在X的领导下,更好地为推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改善民生服务的具体要求,殷切希望广大工会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浙江工会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下面,我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进一步提升新形势下浙江工会工作整体水平谈几点意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更多资料+微信:
中国工会十四大以来,王兆国同志多次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这一重大命题。今年4月全总召开了全国工会领导干部理论研讨会,王兆国主席发表重要讲话,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形势和时代变化,系统地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这一重大命题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这是指导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长远发展的科学理论,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丰富的内涵。更多资料+微信:
(一)充分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重大意义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遵循。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X的工运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具有高度一致性。考察中国工人运动的历史,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就是工会建设始终与X领导的事业紧密联系,并成为X的事业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体人民的伟大事业,工人阶级是推动这一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工会是推动这一事业发展的重要社会力量,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X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必然遵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落实到工会领域,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是全面推进X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内在需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X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加强X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必须加强和改进X对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工会是工人阶级最广泛的群众组织,是X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和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工会建设和X的建设有着密切联系,X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离不开X的阶级基础的增强和X的群众基础的扩大,离不开密切X与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这就需要充分运用工会的优势,通过工会最大限度地组织广大职工,把他们团结到X的周围。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工人阶级的团结统一,才能为推动X的建设、巩固X的执政地位奠定坚实的基础。更 多资料+微信: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是中国工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必然选择。旗帜和道路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道路关系前途。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工会要健康发展、不断壮大,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就必须正确认识自身的性质、职能、地位、作用,按照X的要求、职工的意愿,紧紧围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解决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工会、怎样建设工会”这一重大课题,始终坚持中国工会正确的ZZ方向,推进工运事业生机勃勃地向前发展。更多资料+ 微信: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工会作用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X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工会、共青团、青联、妇联界委员联组讨论时的重要讲话,深刻指出在共建共享和谐社会中,包括工会在内的群众组织要在组织、引导、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目标任务、主要职责,为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更好发挥作用指明了方向。这四方面主要职责的提出,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会与外国工会本质上的区别和职能上的不同,鲜明反映了中国工会与外国工会在地位、作用上的差异,也对工会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全面履行工会各项社会职能,突出维护职能,工会才能更好地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共建共享和谐社会作贡献。
(二)深刻领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的丰富内涵
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中国工会十四大以后,中国工会始终坚持以理论创新推进实践创新,从每一个发展阶段、形势任务和国际环境出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努力在思想上有新解放,理论上有新发展,实践上有推进,并在不断的丰富完善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国工会明确提出要把维护贯穿于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积极参与、大力帮扶的全过程。全总十四届二次执委会议明确了“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全总十四届六次主席团(扩大)会议通过的《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决议》,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2006年5月王兆国同志在与山东省X政领导、工会干部座谈时,提出了“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企业工会工作原则。在全总十四届十次主席团(扩大)会议上,王兆国同志提出了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在全总十四届十一次主席团(扩大)会议上,王兆国同志系统阐述了“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2008年王兆国同志在全国工会领导干部理论研讨会议上的讲话,系统分析了工会要发挥国家政权重要社会支柱作用的现实意义,等等。这些理论创新成果,进一步回答了中国工会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是X的新时期工运理论的生动体现,是工会在各个历史时期理论、方针、政策和工作经验的集中概括,是中国工会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X中央领导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重大创举。
作为工会工作实践的理论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已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指导思想、ZZ保证、根本任务、职能作用、组织体制、对外交往、内在动力等等,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1.在中国特色工会建设的根本要求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强调,工会必须自觉接受中国共产X的领导,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服从服务于X和国家工作大局,切实表达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会对外交往,不断实现工会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工作创新。
2.在中国特色工会的发展道路上,强调工会要适应X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转变,更加主动承担起“X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国家政权的坚强社会支柱”的历史使命,走出一条既不同于革命战争时期、计划经济时期工会,又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会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3.在中国特色工会维权理念上,强调要从中国国情出发,旗帜鲜明地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遵循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与维护职工群众具体利益统一的维权原则,秉承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的维权宗旨,贯彻和谐发展、互利共赢的维权理念,践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维权方法,形成X政主导、工会运作的维权格局,切实做到“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
4.在中国特色工会工作的要求上,确立了“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企业工作原则,也就是一方面要把职工群众最广泛地组织到工会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投身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巨大热情和创造活力;另一方面要把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贯穿于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积极参与、大力帮扶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更 多资料+微信:
5.在工会理论创新上,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始终注重探索和回答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工会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和推广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鲜经验,努力做到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完善,在创新中提高,在新时期理论创新和具体实践上,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