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8774


2024年1月
在全市农村、人口计生和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2月26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2013年全市农村、人口计生和新型城镇化工作情况,部署安排2014年的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2013年,我市农村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6.43亿元,增长3%,增幅居全省第一。一是现代农业发展势头较好。粮食生产保持平稳,蔬菜、茶叶、水产、竹木、苗木花卉等产业持续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26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279个。发展高效生态林业取得实效,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4.4%。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完成水利建设投入20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5.9万处。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两河”综合治理等有序推进。完成农村公路建设601公里。完成了100个村的农网升级改造。新增通宽带行政村120个。三是城乡统筹工作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282万亩,耕地流转率全省第一。农村清洁工程持续深入开展。25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顺利推进。村级治理机制改革、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涉农资金整合、确权颁证等工作取得实效。四是农村民生持续改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29元,比上年增长11.9%。农村低保、五保供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机构的有效整合。市本级第一轮片区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效。总的来说,2013年全市农业农村发展继续保持了较好势头。但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目前制约我市农业农村持续健康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依然不少,包括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农村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农业产业化水平依然较低,农业科技支撑力不强,等等。
  前不久,中央和省委相继召开了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对2014年农业农村工作作了全面部署。1月19日,中央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的1号文件。根据中央和省委的有关精神,市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了农业农村工作,确定了2014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即深入贯彻X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全面小康建设为统揽,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手段,以作风建设为保障,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一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均增长3%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重点是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稳定粮食生产。深入推进十大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积极扶持种粮大户、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力争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62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240万吨以上。二是发展特色农业。立足益阳优势,着重抓好黑茶、蔬菜、水产、苗木花卉、竹业五大特色产业,做实基地,做优品质,打造品牌。黑茶产业方面,新建茶园2万亩,改造低产茶园1万亩,加快推进中国黑茶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做大做强安化黑茶品牌,力争全市黑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蔬菜产业方面,加快推进100万亩放心蔬菜基地建设,重点打造1个以上省级蔬菜产业示范乡镇,创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3个,力争全市蔬菜生产、加工产值达到90亿元以上。水产业方面,重点支持5万亩精养鱼池标准化生态化改造升级,新建3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个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力争全年实现水产品产量35万吨、水产品产值45亿元以上。苗木花卉产业方面,按照“一园三带”(益阳苗木花卉高效示范园,益长、益沅、益桃三个苗木花卉产业带)的总体布局,加快苗木花卉大市场建设,带动全市20万亩苗木基地增效。竹产业方面,加快笋用林和笋竹两用林示范基地建设,在竹笋产业、竹制品加工提质升级两方面进行突破。三是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重点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过5亿元、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力争实现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520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四是搞活农产品流通。支持重点产区和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推进现代粮食物流、农产品冷链仓储和生鲜农产品配送体系建设。推行农超对接、连锁经营、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搞活农产品流通。五是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二)推进农村改革创新。一是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继续开展试点,让农民吃上“定心丸”。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创新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体系,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实现土地流转面积300万亩以上。三是创新农业经营体系。积极对接和争取省里的扶持政策,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力争2014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00家。四是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农村金融产品。重点抓好沅江市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试点。积极探索建立蔬、茶、果、畜等新型农业保险。五是扩大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试点。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每个区县(市)增加2个以上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试点。对已建成的集中居住区,要提高物业管理水平,确保农民住得进、住得好。六是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抓好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继续实施农村敬老院改扩(新)建工程。完善失地少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垦区危房改造年度任务。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七是全面推进村级财务公开和村级化债。加大调度、检查、督促力度,大力推行村级财务公开,完善村账、资金双代理机制,加强对重点村、问题村、重点项目的财务审计,当前要着力抓好村级换届审计。积极化解村级债务。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增强化债能力。严格审核制度,实行财务公开,控制和避免新债,逐步偿还旧债。
  (三)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水务改革,加快水利“十大工程”建设,抓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完成水利建设投资20.2亿元,完成水利工程4.35万处。完成一线防洪大堤和内湖渍堤培修加固167公里,完成30处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解决100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500公里,继续抓好农村通信设施、农村电网建设。抓好柘溪库区环库公路建设等工程,继续实施特困移民避险搬迁安置工作。深入推进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二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和“美丽乡镇”创建活动,市里重点办好1—2个示范点,每个区县(市)办好1—2个高标准示范村。深入推进农村清洁工程,逐步建立健全农村清洁卫生长效机制。推进高效生态林业建设,重点实施“个十百”生态建设工程和“十百千”产业发展工程,完成造林24万亩,完成森林抚育经营80万亩。大力推广生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