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8699


2024年1月
在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8年9月20日)
同志们:
在当前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把乡镇X委书记组织起来,召开这么大规模、高规格的会议,在我的印象当中,五、六年来好像是第一回,
这充分说明了这次会议的重要,也充分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强力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决心、态度和力度。召开这次会议,主要目的是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关于“三农”和生态环保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全国、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会议精神,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安排。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贯彻X的十九大精神的很好实践、很好行动。习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美好生活必须有美好的生态环境,必须有美好的人居环境,必须要天蓝、地绿、水清,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现在中美贸易战如火如茶,倒逼我们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国内市场,扩大内需。虽然已经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实现了城镇化,但实际上,“三农”市场还很大,远远不止50%,这方面大家都有体会。城镇职工的收入,绝大部分进入银行变为了存款,但是农村居民的收入,大部分是用来满足有效需求、刚性需求,所以“三农”市场还很广阔。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重大的民本民生工作,是广大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的基本期盼和要求。总书记强调,农村不美,中国社会不可能美;农业不强,中国社会不可能强;农民不富,中国社会不可能富,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到国外考察就发现,越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城乡一体化做得越好,“三农”工作做得越好。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投入少、见效快的工作。我们昨天参观了四个现场点,坦率地讲,这四个点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但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一路走来,觉得常德的“三农”工作、常德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还是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相信只要重视了,常德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一定能够走在全省前列。
刚才,立军同志谈了几点感悟,这既是给大家提要求,也是给大家教方法。把地扫干净、把垃圾收好、把树修好、把降尘工作做好等等,这些工作难吗?不难。容易吗?也不容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以小见大、管中窥豹,可以看出精神状态,可以看出工作作风,可以看出民本思想。环境好了,满目青山,看得让人高兴,生病都会少一点。我们现在跟国外的差距,差在乡村,差在配套。乡村的差距,只要我们认真了,也差不了多少。很多地方黄土裸露,撒点草籽,一下雨就泛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投资少、见效快,能够立马见成效。
这几年农村人居环境之所以得到改善,之所以取得成效,最关键是有这么几条,体现在六个好:
一是好在全市上下高度重视。中国的事情,只要领导重视了、只要认真了、只要较真了,没有做不好的事情。在9个区县(市)中,安乡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我认为是走在了全市前面,很多经验是可以复制和推广的。比如,市场化运作程度比较高。比如,“稻田+泥鳅”“稻田+虾”等产业化融合模式比较好。泥鳅一亩地能够产100斤到150斤,少说也可以赚个三五千块钱。再比如,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比较好,工作自然就做得好。所以,关键是重在认识、重在认真、重在规划。我们很多的地方,一是没有规划,想怎么栽树就怎么栽树,想怎么建楼就建楼,七零八落、杂乱无章;二是不按规划办事,规划只是墙上挂挂、嘴里画画。有些地方你不能说他没有好房子、不能说他没有好路、不能说他没有绿化,但就是缺乏美感。上次我跟随省委书记去了浙江杭州,前不久我也去了英国伦敦,对比之后就发现,我们的城市在洋派方面、在高楼大厦方面,不比人家差,但总感觉没有人家那么精致、清爽,没有人家那么有序。我们堵车是堵得无序,堵得让人心烦气躁,堵得让人感觉到没个尽头。伦敦也是堵车,但车还是陆陆续续在走,让人有盼头。在我看来,北京的大街小巷,与伦敦比起来,至少要差好多年。
二是好在班子队伍建设。乡貌、村貌,反映了乡镇班子和村支两委的精神状态。我有一次到县里面调研,就讲了汉寿的清水湖,树、绿化、房屋全都是一幅破败的样子,看了以后给人一种一蹶不振的感觉。还有一次到下面单位调研,他们给我讲了很多的困难和问题,我严肃批评了他们。你难道穷得连一块玻璃也配不起吗?几颗树都种不好吗?地面上凹凸不平,这是钱的问题吗?这是干部精神状态的问题。我们看一个村庄建得怎么样,表面上是看环境卫生怎么样,但根子上反映出来的是班子的战斗力。基层基础工作做得不好,班子队伍战斗力不强,没有哪件事做得好。
三是好在发挥内生动力。赶农民进城、赶农民上楼、赶农民做这个做那个,这不是长久之计,更重要、更关键的是要激发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比如津市大关山的绿色存折制度,千条万条,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好,分类的过程就是废品变黄金的过程。如果没有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就不可持续,就不能成为常态。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在采访的时候,很多农民都谈到了主体作用的发挥,都是“我要做”,而不是“要我做”。在鼓励农民发挥主体作用时,方式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没有绝对的现成的模式。比如有的给点小钱、给点小利去鼓励他有的是给荣誉。有些农民为了面子、为了脸皮,哪一家哪一户做得不错挂个小红旗,做得不好就挂黑旗。在街道、在社区、在农村,如果讲你家里不干净,比讲你家里穷还要让人难堪。讲他脏乱差,家里有小孩的连找对象都没办法找。更多资料+微 信:
四是好在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X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所在,政府“有形的手”必须要发挥作用,不断去引导、教育广大群众,不能顺其自然,因为农民的整体素质还达不到这一层次。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要发挥主体作用,“公司+农户”的问题,引人社会资本的问题,利用市场机制手段的问题,互利互赢的问题,农民切身利益得到保护的问题,等等,都要靠市场来发挥作用。土地流转也好,农民入股也好,必须要让农民得实惠。如果没有利益,跟你搭伙占不到便宜,农民是不会干的。所以,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和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一定要充分利用,要有机结合,单独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长久。
五是好在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昨天看的几个现场,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山水田林路,包括垃圾、污水的收集处理,配套设施都很完善。如果配套设施不完善,要什么没什么,想把“三农”工作再上台阶再上水平,这种可能性是不大的。
六是好在产业融合发展。现在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就是要融合发展,没有绝对单一的产业。以安乡安康仙桃村为例,农业是一产业,有泥鳅、有鲫鱼、有虾子、有莲蓬、有莲子,但把农产品进行简单的深加工,又是第二产业,在此基础上发展乡村旅游,又是第三产业。所以,一二三产业不能简单的划分,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个深度融合的问题。乡愁乡愁,没有乡,哪来的愁?农村还得有农村的样子,乡村文化、乡村传承保留了,乡愁就有了。有些东西一旦从本质上改变,就找不出那种味道了。我曾到杭州雷锋塔看过,说实话,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坐电梯上去,一路过去全部是钢筋水泥,找不出它的古朴,找不出它的文明,找不出它的传承。如果把农村现在剩下的酿酒的东西、打米的东西、犁田的东西等等,在家里一直存放在那里,这就是文化的传承,这就是历史的记忆,绝对会增值。以前的旧物件,拿给现在的80后、90后看,不一定猜得出来。20年后,你还要给他讲解这件东西是怎么用的、怎么穿的、怎么戴的,起什么作用的。西方国家的一些家庭,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一个是照片,照片越久远,这个家庭越有历史、越有渊源越有传统、越有文化。再一个是旧物件,他们祖上留存的东西,都存放在那里,比如望远镜、旱烟斗等等,这都是文化的传承。这些方面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刚才,立军同志作了个很好的报告,对过去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特别是结合自己的思考,对如何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提了一些明确的要求,应该说很实在、也很具体,既是讲的一些工作体会,也教了大家工作方法,希望大家认真领悟贯彻,切实抓好落实。德汉同志对上半年的秸秆禁烧工作进行了通报。安乡、津市、市农委作了很好的发言,对过去的一些工作、经验、体会,同大家进行了交流,对下段如何推动这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也作了表态性发言。总的来看,常德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基础、有传统、有条件、有亮点,只要我们认真做了,就能把工作做好。比如西洞庭、西湖,山水田林路整治好了,就是一个全域旅游的最好示范点。再比如桃花源、柳叶湖太阳谷,这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计划的重要内容,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更重要的是全域旅游的重要内容。据我了解,太阳谷的人气很旺,城里人节假日喜欢到那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呼吸新鲜空气,品一品乡里菜,感受乡土气息。所以,这些基础和条件,就是我们的优势,一定要坚定信心、坚定目标,再动员、再鼓劲、再加油、再部署,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要以高度的ZZ自觉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X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就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农村环境整治这个事,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搞”;强调“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强调“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等等。这些重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