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8883
2024年1月
在州委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暨全州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5年1月13日)
第一个问题,怎样认识新常态
认识新常态,首先要在“新”和“常”上下功夫。所谓“新”,就是经济发展不同以往,出现了一些阶段性特征,最为突出的就是经济发展速度“下台阶”、效益“上台阶”。所谓“常",就是经济发展相对稳定,不会大起大落,不会颠覆经济发展的基本面。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意味着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发生了重大转变,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甘南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和限制开发区,从本质上讲,粗放发展模式与州情实际本来就存在矛盾。现在,经济发展由大手大脚的粗放增长转入科学合理的集约运作,这对甘南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福音,为我们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更多资料+微 信:
综合分析,在全国全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甘南经济呈现出以下五个阶段性特征:
(一)经济增长进入中高速度换档期。这是全国全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谁都不能例外,谁也无法改变。进入新世纪以来,得益于西部大开发和国家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等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我州GDP从2001年起连续1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十二五”前三年的年均增长速度更是达到了11.3%。但从去年开始,我们与全国全省一样,经济增速开始放缓,全年经济增长5.5%,低于全省3个百分点,低于“十二五”前三年近6个百分点。出现这样的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清楚,就是我州经济总量小,一些局部变化很容易影响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和主要经济指标。这就是分子与分母的关系,由于分母不大,分子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比例上的较大波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经济发展“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我们的问题其实就属于“除法”范畴。当然,这也是由我州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希望大家以后不要总是把目光聚焦在经济增长的数字变化上,而要更多地“透过数字看本质”,多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
(二)经济发展进入转型跨越机遇期。甘南的经济发展在全省一直“垫底”,虽然我们为此付出了艰辛努力,但受经济总量小、基础条件差、工作环境艰苦、思想观念落后等条件制约,我们与外界的发展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而且还在持续拉大。比如,2013年全州经济增长落后全省0.8%,2014年则落后全省3%。发展经济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以前,由于我们“船"小、发展动力不足,总是被别人甩在后面。现在,全国全省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遇到了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强逆流区”,一些“大船”行动起来困难重重,行进的速度也受到影响。这个时候,只要我们创新思路、抓住机遇、一鼓作气,充分发挥甘南经济“船小好掌舵”的优势,加快培育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灵活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就一定能在别人放慢速度的情况下缩小差距、迎头赶上。不可否认,甘南的经济发展一直很落后,但落后中也有机遇,当内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我们的有些“短板”是可以转化成优势的。过去,发达地区的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可以放开手脚大开发。现在,发达地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难以承载高消耗、粗放型的发展了。这对我们甘南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比较优势”。由于没有发展大型高耗能工业企业,我们的生态资源得到了较好保护,为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我们发展绿色经济提供了强大支撑。这就是我们以“落后”为代价攒下的“家底”,只要我们用足用活这个“家底”,紧紧扭住绿色生态这个“牛鼻子”,我们就一定能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生态文明进入推动发展主导期。州第十一次X代会以来,我们大力实施“生态立州”战略,加快推进“生态甘南”建设,在生态保护与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先进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当前,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甘南被列入全国13个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单位、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甘肃国家级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这些“桂冠”落到甘南藏区,既是机遇,也是责任,更是荣誉。我们要牢牢把握中央和省上特殊关照甘南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自觉履行发展生态经济的崇高历史使命,倍加珍惜这片“青山绿水大草原”带给我们的巨大潜力和无限活力,切实把生态经济作为引领甘南发展的主导力量用足用好,加速推动甘南走进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蓬勃发展的春天。
(四)投资拉动进入综合效应释放期。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新飞跃,“十二五”前四年累计完成投资650亿元,比1953年建州到2010年累计完成投资还多305亿元。可以说,投资拉动一直是全州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固定资产投资这驾“马车”真正为甘南经济社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从去年开始,投资拉动的势头开始减弱,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5亿元,增长幅度不到2个百分点,投资拉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严重下滑。值得一提的是,受经济新常态影响,虽然未来投资拉动的势头不可能高歌猛进,但固定资产投资的综合效应将持续释放,特别是随着临合高速的建成通车、兰合铁路的开工和夏河飞机场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成使用,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作用将日益凸显。
(五)第三产业进入提质增效跨越期。第三产业是甘南未来发展的重头戏。长期以来,“一产过大、二产不强、三产偏小”是制约甘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结构性难题。近十年,随着科学发展的深入推进,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改变。2013年和2014年前三季度,三次产业比重为22.3:26。2:51.5和23.2:26.8:50,呈现出“三二一”新型产业结构。特别是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在历经多年艰难爬坡之后,终于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发展。2014年,全州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01万人次和22亿元,分别增长30%和32%,位于全省前列。旅游收入的井喷式增长表明,甘南的第三产业潜力巨大、前途光明,只要我们思路对头、措施得力,第三产业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必将越来越大。
第二个问题,怎样把握新常态
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首先必须把握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X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省委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省第十二次和州第十一次X代会的安排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发展生态经济和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以推选改革攻坚和深化创新创造为驱动、以抓好扶贫开发和加强民生保障为目标,准确把握宏观政策新趋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确保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聚焦发力。
州委考虑,今年我州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为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公共财政收入增长5.2%左右,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农牧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1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把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7%左右,是州委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新常态、权衡各种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作出的科学决策。虽然7%的增长目标与全国持平,与全省相比有一定程度的下调,但这种调整是主动的、务实的、必要的。因为从全国全省看,受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影响,全国全省经济已经由前几年的两位数左右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这种宏观大背景决定了我州经济不可能超然其上“一枝独秀”,更不可能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必须更多考虑到甘南经济与全国全省经济发展趋势的关联性和一致性。从自身发展看,“一低一增一高”的整体判断表明,7%左右的增长速度是比较适宜的。一低,就是受生态环境保护和退牧还草等政策制约,2009年至2013年,全州各类牲畜存栏减少了16.75万只,相当于整个迭部县牲畜存栏总数,传统畜牧业对全州经济的贡献持续走低。一增,就是卓尼县佛赐藏药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企业将于今年新增入库,夏河县雪顿乳业有限公司也将建成投产,成为拉动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