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8880


2024年1月
在太子山草场纠纷调解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4月18日,根据录音整理)
太子山是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汇地带的一处绿色宝地,这里森林茂密、水流潺潺、草场肥沃,既为周边地区调节气候、防风固沙、减碳贮氧、涵养水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是附近牧民群众繁衍生息、赖以生存的“神山”,堪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美好典范。说心里话,我本人对太子山仰慕已久,早就想一睹芳容,但由于工作繁忙,一直未能如愿。今天走进太子山,虽说带着调处纠纷、解决问题的任务而来,但不管怎样,能走近这块“风水宝地”,能走近各位父老乡亲,我依然倍感荣幸。更多资料+微信:
太子山草场纠纷由来已久,我在省信访局工作时,就听说甘南在草山纠纷方面,有“两个问题”十分复杂,一是卓尼县“尼江”问题,二是合作市“太子山”问题。相同的是,“尼江”问题和“太子山”问题都是因为草场利益引起的。不同的是,“尼江”问题的矛盾双方是尼巴和江车两村群众,而“太子山”问题涉及到临夏州和省直林业管理部门,是一个典型的跨市州、跨部门问题,某种意义上讲协调解决难度更大。我们常讲,农民吃饭靠土地,牧民放牧靠草场。如果谁动了群众的土地和草场,那就等于动了他们的“命根子”,一旦补偿不合理或者工作不到位,后果必然不堪设想。比如,2011年8月14日,卡加曼和卡加道群众因为阻止太子山保护区建设水库、开发电站,开矿采砂,而与建设方施工人员发生的近距离互掷石块打斗事件,就是很好的说明。打斗事件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刘永富带领联合工作组先后两次赴保护区协调处理。之后,为了妥善解决“太子山”问题,省委省政府研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太子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切实维护林区社会秩序的通知》(甘办发〔2011〕80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研究解决太子山自然保护区群体性事件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甘政办纪〔2011〕49号)。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两个文件”下发后一直没有得到全面贯彻落实,采石挖沙、盗采矿山、破坏环境等问题也没有得到根本治理,群众为此多次集体上访甚至越级上访。特别是这两天太子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下属林场职工在太子山北麓争议地区植树时,要求卡加曼游牧群众搬出争议地区,随即引起卡加曼和卡加道两乡群众的强烈抗议,前两天有几十人聚集在争议区,今天早晨又欲聚集大队人马前往争议地区进行理论的事件,更是将“太子山”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这起“聚集事件”发生后,再次引起了省上的高度关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甘南州妥善处理。毛生武州长连夜在合作市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今天一大早,我和州委高晓东副秘书长赶到太子山与大家见面座谈,就是为了防止事态发酵升级,进而引发对峙冲突等严重后果。刚才,两乡八村的负责人和合作市的领导分别就“太子山”问题的来龙去脉和这起“聚集事件”的起因作了很好的发言,使我对“太子山”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特别是各位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在发言中,虽然情绪比较激动,但所讲的问题和所谈的诉求都在情理之中,既没有夸大其辞,也没有放大矛盾,可以说句句在理、声声入情,听了之后很受教益和感动。
我是2012年11月担任甘南州委副书记的。在甘南工作的一年半时间里,由于维稳工作和“尼江”问题牵扯了我太多的精力,一直没有抽出时间走近大家。其实,我介入“太子山”问题的想法由来已久,原本打算过一个月等“尼江”问题彻底解决后再上手解决这个问题,但还没等从“尼江”问题上退场,“太子山”问题的紧迫性又将我的目光吸引到这里来。早来比迟来好,既来之则安之。我是抱着彻底解决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来到太子山的,我也将坚定地与各位父老乡亲站在一起,坚决维护大家的合法权益,努力在依法依策的前提下,推动问题早日解决。
下面,我结合大家刚才的发言,就“太子山”问题和最近发生的“聚集事件”谈几点看法。
第一,为利益而争无可厚非。对牧民群众来讲,草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是他们心中的“神山”,如果失去了草山,就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