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8858


2024年1月
在黄石教育创新大会上的讲话:实施素质教育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
(1999年)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关系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学生是城市未来的主人,教育工作搞得好坏,既影响学生的素质,又影响城市的发展。今后一个时期,黄石市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教育创新会议精神,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教育结构调整,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实现教育事业的大发展,为实现黄石“三大历史性跨越”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黄石教育事业的新突破
1.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塑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人才。一是要大力实施“两基”工程,奠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继续坚持和完善“两基”工作的各项制度,按国家“普九”达标要求,不断巩固“普九”达标成果。设立特困生救助基金,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加大义务教育执法力度,切实解决农村初中生辍学率偏高和特殊教育和流动少年入学问题,不断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办学水平。进一步加大扫盲工作力度,把学文化与普及推广农村实用技术、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和下岗职工培训再就业结合起来,进一步巩固扫育成果。二是要进一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尽量满足人民群众对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到2003年,城区及经济发达的乡镇,基本普及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使全民受教育年限高于全省平均水乎。三是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按照“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方式,推进黄石市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的调整,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招生、专业设置等自主权,积极实施学校后勤工作社会化。四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认真实施“职业培训工程”,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黄石市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和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者。五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星视频传输系统为依托,加快教育科研网和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建设;利用公众和专业信息网络以及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系统,形成卫星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电讯系统和教学管理系统相配合的交互式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教育资源,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的文化素质。面向全体学生,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各个环节和阶段,使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加快建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现代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体系,引导学校由单纯追求升学率转向全面提高办学水平,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2.以促进黄石经济发展为着力点,大力推进教育与科技、经济的紧密结合。鼓励和引导高等学校与企业联合建立一批高新技术开发基地、工业性实验基地、实验工厂和工程研究中心,使之成为企业或行业的技术依托.高校科研成果的中试基地。组织高校科技力量,围绕黄石市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所面临的技术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和新产品开发,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进一步总结和推广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经验,促进农村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统筹,为每个农户培养一名科技致富能人,加快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要加快城市教育综合改革。通过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多种形式,为转岗、分流、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教育和培训,不断增强各类教育为经济服务的功能,促进教育事业自身的发展。
3.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努力提高办学的整体水平。把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与学校布局调整结合起来。对少数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不高,且生源又严重不足的薄弱学校该撤的坚决撤,该并的坚决并,或自然淘汰。对那些必须保留的薄弱学校,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地加以改造,并且采取有效措施,限期改变薄弱学校面貌。建立对口扶弱制度,采取条件较好的学校与薄弱学校的干部和教师定期流动任职任教,切实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构建充满活力的素质教育新体制
1.进一步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形成多元化的办学体制,首先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彻底破除在办教育上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