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9133
2024年1月
在全市推进“六争攻坚”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18年2月23日)
一年之计在于春。过完了年,也休整了,就要尽快收心、回归岗位,重整行装再出发,全力以赴干事业。市委、市政府决定把全市推进项目争速、产业争先、科技争投、城乡争优、服务争效、X建争强“六争攻坚”动员大会,作为春节后第一个干部大会,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1?5”重要讲话提出的“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的要求,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的要求,就是要动员全市上下提振精气神、鼓足实干劲,迅速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干出攻坚的高效率,跑出追赶的加速度。去年底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只争朝夕抢机遇、抢项目、抢人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也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这次市委、市政府提出推进“六争攻坚”,是“三抢”的升级版,外延更加广阔,内涵更加丰富,指向更加明确。“六争攻坚”,前四个“争”是要突破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掣肘,第五个“争”是要为高质量发展创造一流的服务环境,第六个“争”是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根本保障。总而言之,“六争攻坚”是建设“名城名都”的实践路径,是事关宁波中长期发展、全局发展的“栽树工程”,体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工作定力。这些工作抓实抓好了,宁波建设“名城名都”、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就大有希望。
推进“六争攻坚”,必须准确把握“争”这个关键词的深刻含义。“争”,体现的是只争朝夕、雷厉风行的高效作风,彰显的是敢于竞争、不甘落后的坚定意志,反映的是勇争一流、勇立潮头的不懈追求。推进“六争攻坚”,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践行“八八战略”的宁波行动,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宁波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对宁波要求的具体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对宁波关怀备至、寄予厚望,勉励宁波要与杭州错位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唱好“双城记”,为全国全省大局作出更大贡献。省委对宁波发展也高度重视、十分关心。最近两个多月,车俊书记先后两次对宁波提出了“四个走在前列”和“四个实实在在”的要求,希望宁波和杭州携手把“双城记”唱得更加精彩纷呈。袁家军省长也对宁波提出了谋深做实工作的要求。我们提出推进“六争攻坚”,就是要把总书记的亲切关怀、殷切期望,把车书记、袁省长的关心、要求,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交出一份为全局添彩、为一域争光、为百姓造福的优异答卷。推进“六争攻坚”,也是应对城市竞争的迫切需要。这几年宁波各项事业发展都有了长足进步,像制造业实力、港航竞争力、对外开放优势、城市文明程度、城乡环境质量、居民生活品质以及干部队伍素质等都得到明显提升,这是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但跳出宁波看宁波,宁波在城市竞争格局中的处境并不乐观,面临着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强兵越逼越紧的严峻态势。面对激烈的城市竞争,如果我们没有危机意识和紧迫感,还是四平八稳、按部就班,那么宁波不但不能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而且连现在的位次都保不住。“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唱好“双城记”,建设“名城名都”,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X员干部要切实强化“争”的意识,焕发“争”的斗志,咬定“争”的目标,拿出“争”的行动,提高“争”的本领,壮大“争”的声势,快马加鞭、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六争攻坚、三年攀高”,努力推动宁波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
一、项目争速,加快扩大有效投资规模
没有好项目、大项目,就没有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后劲。今天的投入,是明天的产业、后天的环境。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就没有增量、就没有高质量发展、就没有未来。有投入才会有产出,有大投入才会有大产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我们要准确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聚焦重大优质产业投资、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重大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等重点领域,按照前期攻坚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推进在建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要求,抢时争速上马建设一批好项目、有质量的大项目,全面打响有效投资攻坚战,确保实现“四个环节加速、六个关键领域加快”的目标,为优化供给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性支撑。
一要四面出击找项目。好项目、大项目永远都是稀缺资源、战略资源,必须主动寻找、主动争抢。要把招商之网撒向国内重点城市、撒向全球,主动登门拜访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央企国企、实力民企以及在外浙商甬商,集中力量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高端产业项目,迅速形成一批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大引擎”。市领导和各区县(市)、功能区、市级有关部门“一把手”要亲自率队找项目、跑项目、谈项目,争取年中年底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市级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国家部委、省直部门的联系,主动沟通汇报,积极寻求支持,争取更多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生产力项目布局落地宁波。同时,市级层面要加强对重大项目的统筹,完善信息联通、资源配置、利益保障机制,把项目布局安排到最合适的地方。
二要千方百计上项目。上好项目、大项目,争抢是前提,高效落地是关键。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对看准的项目、签约的项目,一定要盯紧看牢,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不能让“煮熟的鸭子”飞走了。要认真贯彻省委改革强省的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力推广“标准地”制度,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公开审批过程、缩短审批时限,确保重大项目审批一路绿灯、畅通无阻,确保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全流程审批100天内完成。同时,要切实增强用地保障能力,加快建立健全推进腾笼换鸟、空间换地和扶优汰劣的新机制,盘活存量、挖掘潜力,突破项目落地的最后一个“卡口”。据统计,全市共有工业园区141个,平均每个占地10平方公里,其中不少园区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污染较为严重。包括一些农业、服务业园区也存在着无序低效发展的问题。今年,要出台一个推进园区整合提升的意见,坚决淘汰“低小散”的企业和项目,坚决处置“僵尸企业”,为优质项目腾出用地空间和环境容量。
三要一刻不松建项目。项目开工建设以后,就要抢工期、赶进度,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围而不建、建而不快”。要明确时间表,落实责任人,打好攻坚战,用目标倒逼责任,用时间倒逼进度,用督查倒逼落实,确保每一个重大项目都按序时进度计划顺利推进。各级领导干部要落实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带头深入项目一线抓协调、抓督查、抓调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难题,争取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特别是要把实施好4个百亿级、60个十亿级工业大项目放到突出位置,尽快扭转工业投资下滑的不利局面。发改、经信、科技、海洋、国土、财政、金融、林业、环保等要素保障部门及其市级分管领导都要把责任扛起来、把任务背回去,全方位支持保障项目建设。
四要放眼长远谋项目。上项目、建项目,不能只顾眼前,也不能撞到一个是一个,而是要深谋远虑、谋定后动,确保每一个大项目都能引领、带动、支撑未来发展。各地各部门要准确把握发展大势、竞争态势,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谋划一批制造业、服务业、农业以及基础设施、公共事业领域的好项目、大项目,并组建专门班子攻坚突破,确保尽快落地建设,产生牵动全局的作用。
当然,上项目、建项目必须统筹考虑财政的可承受能力,严格基础设施项目审批,严格控制投资概算,严格按照中央要求管控好债务风险。要转变思想观念,遵循市场规律,鼓励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领域。要规范运用PPP模式,严格控制年度PPP项目支出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更多资 料+微信:
二、产业争先,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也才能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我的理解是质量要高、规模要大。没有